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17年。
历史沿革
1960年,南京气象学院成立气候学系,为学院的前身。
2001年,学校设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
2006年,学校设立遥感学院,下设地理、遥感等专业,。
2014年,学院更名为地理与遥感学院。
2017年,学院定名为地理科学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3个系,3个本科专业。
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师资力量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2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20名。专任教师的博士化比例为98.33%,教师国际化比例超过65%;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0人;有外籍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洪堡学者、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双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历次IPCC报告主要作者和国际期刊的主编等专家,还有多名海外非全时教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成义
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赵小宁、刘毅
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姜彤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毕硕本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毕硕本、沈润平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有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S集成与气象应用、地表圈层与过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地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S集成与气象应用
江苏省优势学科:地理学
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地理学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类;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教学平台3个。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地理学类专业
中央与地方共建教学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实验中心、3S集成与气象应用实验室、GIS技术与气象应用实验室
江苏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科研机构3个,校级科研机构2个。
江苏省级科研机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南京真实性检验站、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研究中心、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土地科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
合作交流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
英国剑桥大学、
雷丁大学、
利兹大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州大学,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大学、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澳大利亚
南威尔士大学,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波兰科学院农林研究所等20余个中国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的地理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学院学院以地球仪为主要元素。
根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有新生阳光体育大会、学业帮扶大会等学生活动。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9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1班团支部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