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级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2002年,环境科学系成立。
2003年,“环境科学”二级硕士学位点获批,“环境科学” 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环境科学系”改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05年,“生态学”二级硕士学位点获批,“环境科学”获校级重点学科,“生态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
2007年,与美国耶鲁大学建立“大气环境中心”。
200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验收;“环境工程”和“应用化学”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环境科学”专业被教育部选为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201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批;建立“江苏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江苏省验收,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为江苏省优势学科;“生态学”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验收;“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批。
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共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三个专业入选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十周年院庆与第二届教代会圆满成功。
2013年,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获批筹建;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考核验收。
2014年,“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考核验收。
2015年,“环境科学”专业获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工程立项;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申报并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16年,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圆满成功;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考核验收。
2017年,与哈佛大学成立“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
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系,有5个本科专业。
系:环境科学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生态工程系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大气科学(大气环境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018年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艾瑞森中国校友会排名中位列16位,软科2019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国内22位,国际145位。
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气象
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气象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环境工程
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优势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专家5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特聘教授7人,江苏省“双创”人才4人,江苏省“双创”博士5人,江苏省“333工程”6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7人。
国家杰出青年:廖宏
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 盖鑫磊、胡建林、乐旭、杨洋
江苏省杰出青年:盖鑫磊
江苏省“双创”个人:郑军、盖鑫磊、胡建林、杨洋
江苏省“双创”博士:毋赟、茅宇豪、刘振鑫、李婧祎、谢鸣捷
江苏特聘教授:郑军、盖鑫磊、胡建林、黄琳、申卫收、左晓俊、杨洋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郭照冰、滕飞、周宏仓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陈敏东、滕飞、郭照冰、周宏仓、刘大刚、马嫣、胡建林、申卫收、沈亚飞、李婧祎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陈敏东、郭照冰、周宏仓、刘大刚、徐德福
注: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承担了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中国气象局精品课程、中国气象局精品教材、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等,出版教材十余部,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重点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
江苏省重点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环境科学
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环境科学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参与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S&T Letters、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包括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Klaus Toepfer环境奖学金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数十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学)、江苏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拥有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
研究成果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承担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2500万元,年均发表SCI论文80余篇,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基金立项(含重点项目、重大研发计划和集成项目)、SCI论文、专利等关键指标攀升至学校前列,学院先后成立了“南信大-东阳氟材料研究院”、“南信大-松泉环保科技研究院”等4个校企研究院,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
合作交流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先后与英国雷丁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美国福蒙特大学开展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和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应用化学专业“3+1”项目教育部评估“优秀”。与美国哈佛大学共同成立空气质量与气候国际联合实验室。引进美国加州大学德州农机大学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等国际专家十余人为非全时教授,开展交流和科研合作。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院徽是一个圆形,外环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英文和中文,中间则是以树木和山组成,下方是学院的成立时间。
办学理念
学院坚持开放发展、联合发展、协同创新的理念。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事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构设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1 10: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