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寻求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加快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于2010年8月由原土木工程学院的地下工程系和交通工程系组建了交通学院。2010年,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名,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20余名。2018年获批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交叉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共建)。
学院简介
学校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寻求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加快教育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于2010年8月由原土木工程学院的地下工程系和交通工程系组建了交通学院,涵盖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一级学科。
交通学院下设地下空间与工程系、地质资源与工程系、道路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教学实验中心;全日制本科生1100余名,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20余名。现有本科专业4个:
勘查技术与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交通工程(轨道交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源自1953年设立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中专);
交通工程专业源自1999年设立的
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2002年设立交通工程专业,2011年设立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专业;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源自1995年设立的
建筑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 2007设立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拥有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博士
学位授予权点、地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点,岩土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与其他学院共同拥有土木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共建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点、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点,及
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学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
下属机构
学院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
一级学科。交通学院下设有地下空间与工程系、地质资源与工程系、道路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教学实验中心。
有本科专业3个: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方向)、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源自1953年设立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中专),交通工程专业源自1999年设立的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2002年设立交通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源自1995年设立的建筑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2007设立城市地下空间专业。
学院拥有岩土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地质工程专业学位授予权点,岩土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材料与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共建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交通学院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资料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4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8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建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地震局科技新星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培养人选9人次,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人。教学实验设备先进,为教学实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此外,学院还聘请了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教学科研
学院承担和参与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等国家级和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
交通学院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院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发挥学院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和优势,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将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个教学环节上落实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以更多的
自主选择权。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已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毕业生长期保持着供不应求的状况,《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为江苏省精品课程,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为江苏省精品教材,《工程地质》、《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交通学院始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激励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重的学术氛围,《工程类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入选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地震工程学》被评为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通过硕博连读和直博生制度吸引优秀生源,以严格的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来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潜力,注重课堂内外教育的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院领导
据官网资料显示,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领导有:
党委书记:韩爱民
党委副书记:陈娟
党委委员:陈兴国,王旭东,,蒋刚
副院长:蒋刚,高洪梅
院长助理:刘进,王卫杰
专业建设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专业介绍
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以地质学、岩土工程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为基础,系统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将其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查与评价、各种工程建设勘察、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传统的地质调查工作外,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建设等各类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基础工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地热勘探开发、边坡支护、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地下空间开发、地源(或水源)热泵的利用、钻孔法采矿等工程领域,涉及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建材、水电、城建、市政、铁路、道桥、国防等行业和部门,既是地质勘查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方法,在当前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是在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水文地质
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源自原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53年设立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中专);1980年开始招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本科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随后经历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岩土工程方向)、建筑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等多次专业方向的调整;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调整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1999年起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招生。此外,我校还是原建设部系统高校中唯一设置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
在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中,本专业的专业名称和办学规格几经变化,但始终坚持以育才为己任,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数千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不少毕业生成为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领域的领军人物,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毕业生质量高,深得用人单位的欢迎,长期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近5年一次就业率几近100%。
不同时期办学理念的积累沉淀、名师执教经验薪火相传,本专业拥有了深厚历史底蕴和受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年轻一代传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执教传统,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质量至上,始终把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放在首位,树立了“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的精神,呕心沥血、严谨求实,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专业人才。
学科依托
本专业依托我校地质工程硕士点、岩土工程博士点和江苏省岩土工程重点学科、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长足发展。
培养目标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科数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较系统掌握地质学与土木工程学两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独立从事各类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房屋建筑、地下空间开发、铁路、道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利水电工程等工程的勘察、设计、监测检测、施工监理以及资源勘查、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
毕业生具有综合应用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合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道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电力工程、水电工程、港口码头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主要培养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工作的广泛适应能力。本专业拥有国家建筑工程勘察乙级资质,与土木工程专业共享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建试验与检测一级资质;同时,该专业所在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一流的实验设施,毕业生历年的就业率为100%。
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共有21人,副高职称以上职务人员15人,占80%;教师中具有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3人,占50%以上,基本成为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构成的岩土工程学科梯队是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1999),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岩土工程教学团队是南京工业大学重点资助与培养的优秀教学团队(2007), 有学校“师德十佳”2人。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普通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土质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岩石力学、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岩土工程勘察等。
交通工程
专业介绍
交通工程专业是国内成立比较晚的一门学科,出自土木工程,又独立发展。交通工程专业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以探讨交通运输系统的供求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港口、航空港、客货联运等)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营与管理;交通安全与交通环境等理论与应用问题为中心内容,涉及
交通工程学、
土木工程学、
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源自1999年设立的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2002年设立交通工程专业,至今已有5届毕业生,共计550人。目前在校学生约700多人。2010年,为主动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交通产生的发展需求,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将交通工程专业按道路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两个方向培养,满足社会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系统智能化运营、管理和控制的人才需求。
学科依托
本专业依托我校岩土工程博士点、土木材料与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江苏省岩土工程重点学科、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发展。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交通系统控制与管理、道路、桥梁和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研究开发能力的、掌握一门外语及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在企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城市建设与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管理、道路桥梁与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施工、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及相关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就业率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近5年来就业率100%。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道路桥梁与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的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理企业、交通管理机构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与我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本专业培养既具备交通土建专业理论与技能,又具备现代交通规划和控制管理专业理论和技能以及相关专门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员12人,博士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人,是一只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教师所学专业和知识结构涵盖了
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学科方向。
主要课程
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交通工程基础、道路建筑材料、路基工程、铺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轨道交通工程、隧道工程等。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专业介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城市地面以下土层或岩体中修建各种类型的地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工程,它是一门涉及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是实现高效、文明、舒适和安全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涵盖了
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过街和穿越障碍的各种地下通道等交通运输工程,各类地下制作车间、电站、储存库房、商场、人防与市政地下工程等工业与民用工程,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方面的联合建筑体工程等。在城市交通和城市膨胀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实施。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学院于2007年设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城市地下工程勘察、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机械基础及工程机械、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和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利用、施工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科依托
本专业依托我校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岩土工程博士点、土木材料与工程博士点和江苏省岩土工程重点学科、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城市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部门广泛,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成立的,与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前景,办学依托的学科和平台都已具备较高的层次和基础,培养的人才就业部门广泛。
师资力量
本专业依靠我校具有传统优势的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工程等学科办学。现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师有25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22人,高级职称占88%;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60%。
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结构力学、
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与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地下建筑结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工程施工,隧道与地铁工程等。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概况
交通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下设土工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土动力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水文工程实验室、原位测试实验室、土工模型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
实验、实习教学工作
承担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岩土工程、交通土建等专业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实验、实习教学任务。主要为土工室内试验、地质标本室内认识实习、2周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4周岩土工程原位测试野外实习和1周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涉及的课程有土质学、土力学、土动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地貌第四纪地质学、遥感、工程物探、水文地质学、交通工程基础、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环境影响分析、交通工程检测与评价、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检测与评价、桥梁工程检测与评价等。
承担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科学研究试验工作;承担学院教师承担的纵、
横向科研项目的试验与研究工作。
实验室主要设备
教学实验中心现有面积近1000m,固定资产约1000万元。
土工试验主要设备有:
GJ-3型三联固结仪,SDJ-1型等应变直剪仪,GJ-40型高压固结仪,Rowe固结仪,土工实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英国GDS非饱和土三轴仪,SJ-1A型三轴剪切仪,SY30-20A型中压三轴仪,GSY100-60型高压三轴仪,
平面应变仪,岩石三轴仪,岩石剪切仪,岩石点荷载仪,超声波仪,自行研制的DSZ-1型动三轴仪和DZZ-1型共振柱仪,英国WFI双向振动循环三轴仪,英国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德国SUMMIT地震仪,WZG-12面波仪,磁法勘探仪,WGMD-3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常规静探、孔压静探、压入式波速试验设备,200T自动静载试验机,波速试验设备,DMT扁铲侧胀仪, RST蓝牙技术钻孔测斜仪,XY-100岩土工程钻机,CPTU无电缆静力触探仪,岩土静力触探车等。
交通工程主要试验设备有: Metrocount 车辆分型系统,vantage视频车辆检测器,
微波车辆检测器,车载系列跟驰驾驶行为安全性研究试验系统,激光路面平整度仪,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系统,
桥梁挠度检测仪,桥梁动态电阻应变仪,混凝土超声波监测仪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