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双塘小学是
南京市秦淮区的一所公办小学,于1932年建造,学校设置48门特色课,让孩子们自由地获得全面成长;这是一所长梦的学校,荷廊、诗亭、书壁、趣园,呈现出“塘”文化的静、趣、和、美、彩。这是一所开放的学校,国际交流让师生在与美、日、英、澳、新等国师生对话中增添民族的自豪!这里就是有着80多年历史的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双塘小学。
学校介绍
南京市双塘小学——新秦淮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张名片
南京市双塘小学始建于1932年,当时校名为铜坊苑国民简易小学,杨震远先生首任校长。1935年,更名为“井家苑国民简易小学”。 1947年,学校改名为双塘国民小学。当时学校,抱诚守真,励精更始。虽饱经战火,校舍易途,至简至陋。但“为人民办教育”的信念从未动摇!
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1996年,学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赠款项目,兴建了逸夫教学辅助楼,经区政府批准,学校同时被命名为南京市双塘逸夫小学。改革开放前,学校在省政府的部署下开展了小学学制试点、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等一系列实验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53年,王秀和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还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南京市人大代表,并借用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后进入江苏省教育厅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改革开放后,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下,先后进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校区管理实验(市级)、小学品德学科课改实验(市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验(市级)、课外阅读教育实验(市级)、特色文化建设实验(省级)、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美育教育实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省级)等。200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成为秦淮区继夫子庙小学之后,第二批被评为省实验小学的学校,同期评为省实小的还有南京市力学小学等。
2004年,区教育局投资对学校进行了整体改造,美化了学校环境。2012年,区教育局对学校进行了抗震加固,完成了“校安工程”,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品位。2013年,老秦淮区和老白下区合并,新秦淮区成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区教育局决定南京市双塘小学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进行一体化办学试点。南京市双塘小学校长、书记均有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兼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新秦淮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块实验田。
八十多年来,一代代双小人抱持“为人民办教育”的追求,坚守“为儿童成长服务”的宗旨,以丰富的办学内涵和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家长的广泛赞誉,奥运击剑冠军栾菊吉、花样游泳世界冠军呙丽等一大批优秀校友从这里起步。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美术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校、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江苏省社会学科教育科研基地、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校园网络活动中心、南京市心理教育实验学校、南京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验校、南京市品德学科课改实验研究基地、南京市语文学科课外阅读实验基地、南京市舞蹈活动中心、南京市小学生舞蹈团、南京市科技和艺术普及性特色学校等。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十多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
办学规模
学校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实行一体化办学。实行“七统一”:管理统一要求;教师统一安排;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备课;评价统一标准;调研统一实施;活动统一策划。现为四轨,近千名学生,70位教职工,其中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达33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区分开,环境宜人,布局合理,十分雅静。
学校配备了舞蹈房、击剑馆、数字化学习体验室、机器人创意工作室、科学馆、图书馆、心灵小屋、美术室、梦想教室、逸夫会堂等功能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校还建有200米环形
塑胶跑道,专门引进了澳大利亚优质草种,铺建了1600平方米的真草运动场。学生们兴趣盎然,他们在击剑、舞蹈、科技发明、机器人、柔韧、绘画、阅读、朗诵、英语、声乐、礼仪等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尤其是舞蹈、击剑、绘画、机器人已经走出江苏,走向全国。
学校概况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目前,学校在创新教育,心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成为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社团活动,科技,艺术,体育教育已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学校系“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
,“南京市舞蹈艺术活动中心”,“南京市小学生舞蹈二团”,多次荣获江苏省海模比赛第一名,江苏省青少年车模比赛第一名,江苏省小学生舞蹈大赛特等奖,南京市爱鸟周活动评比的一等奖,南京市儿童击剑比赛第一名,南京市集体舞大赛第一名等,多名同学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有的还当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在南京市音乐舞蹈,计算机,“小数报”数学竞赛,读书征文,小女排,小体操,小足球等比赛中均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学生数百幅书画作品先后选送日本等国展出。
学校历史
1932年,市教育局委派杨震远先生到双塘地区选址办学,创建“铜坊苑国民简易小学”。
1935年,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生源增加,上级决定扩建学校,并修有500平方米的操场。学校因门朝井家苑方向,故更名为“井家苑国民简易小学”。
1944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原老府桥小学由井家苑国民简易小学代管,老府桥校区设有低年级教学班。
1947年,老府桥校区独立,井家苑国民简易小学改名为“双塘国民小学”。
1949年,南京解放,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
1952年,学校进行五年一贯制的教学试点,并组织教师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落实教学“五环节”,取得了丰硕成果,王秀和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还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南京市人大代表,并借用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后进入江苏省教育厅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
1966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培红小学”。
1968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革命委员会”。
1976年,学校恢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
1983年,支部体制改革,毛家苑、双塘、西城三所小学并为一校,双塘小学和西城小学设1—4年级,毛家苑集中5、6年级。
1992年,双塘小学拆除重建,师生分流“毛家苑小学”和“西城小学”。
1994年底,与毛家苑小学合并,在双塘小学原址上进行了扩建,恢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
1996年,学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捐赠项目,经区政府批准双塘小学同时命名为“南京市双塘逸夫小学”。
200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2004年,暑假,区教育局投资对双塘小学的校舍进行改造出新,使双塘小学面貌更加喜人。
2012年,区教育局投资数百万元,对双塘小学实施校安工程改造,进行了抗震加固。
2013年,老秦淮区和老白下区合并,成立新秦淮区,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区教育局决定南京市双塘小学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进行一体化办学。南京市双塘小学校长、书记均有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兼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新秦淮教育的第一块试验田。
2013年,双塘小学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办学的基本思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提炼和文化创新,提出了以“静”、“趣”、“和”、“美”、“彩”为基本特征的“塘”文化建构思路,成为了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立项的“全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全市仅三所小学。
2014年,区教育局投资数百万元,先后为双塘小学配备了舞蹈房、击剑馆、数字化学习体验中心、机器人工作室、学生图书馆等,并进行校园景观整体设计,创建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等。
2014年,学校作为全区三所学校之一(另外两所分别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代表全区顺利接受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获得广泛好评。
办学实践
丰厚“历史积淀”,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1996年,学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赠款项目,兴建了逸夫教学辅助楼,经区政府批准,学校同时被命名为南京市双塘逸夫小学。改革开放前,学校在省政府的部署下开展了小学学制试点、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等一系列实验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53年,王秀和老师因教学成绩突出还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担任了第一、二、三届南京市人大代表,并借用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后进入江苏省教育厅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改革开放后,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下,先后进行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校区管理实验(市级)、小学品德学科课改实验(市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验(市级)、课外阅读教育实验(市级)、特色文化建设实验(省级)、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美育教育实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省级)等。200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成为秦淮区继夫子庙小学之后,第二批被评为省实验小学的学校,同期评为省实小的还有南京市力学小学等。
2004年,区教育局投资对学校进行了整体改造,美化了学校环境。2012年,区教育局对学校进行了抗震加固,完成了“校安工程”,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品位。2013年,老秦淮区和老白下区合并,新秦淮区成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区教育局决定南京市双塘小学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进行一体化办学试点。南京市双塘小学校长、书记均有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兼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新秦淮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块试验田。
八十多年来,一代代双小人抱持“为人民办教育”的追求,坚守“为儿童成长服务”的宗旨,以丰富的办学内涵和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家长的广泛赞誉,奥运击剑冠军栾菊吉、花样游泳世界冠军呙丽等一大批优秀校友从这里起步。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全国美术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校、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江苏省社会学科教育科研基地、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校园网络活动中心、南京市心理教育实验学校、南京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验校、南京市品德学科课改实验研究基地、南京市语文学科课外阅读实验基地、南京市舞蹈活动中心、南京市小学生舞蹈团、南京市科技和艺术普及性特色学校等。先后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挪威、新加坡等国家的十多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
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学生“自然成长”
“塘”是双小的名字,为双小植入了更多的文化基因。学校围绕“塘”文化,做足了育人环境:寓意勇敢、善良、诚信、孝顺等七个美德的“七棵树广场”;荡漾着自由之波的“长梦塘”;镌刻朱熹《观书有感》的“观书壁”;学生流连忘返的种植园;阳光律动的运动天地;可以无拘无束自在打滚的澳洲真草坪;清源活水汨汨而来的小喷泉……“柳”、“莲”、“草”配以“鸟”、“鱼”、“蛙”,校园内穿枝拂叶、花香弥漫,绿草如茵,景色宜人。同时,学校还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了走廊文化、楼梯间文化。如今的双塘小学一草一木、一墙一壁无不呈现出“塘”文化的美、彩、趣、和、静,渗透着浓厚的育人氛围、悠悠的艺术气息。
构造“一方池塘”,不仅在外在的环境中,更在“童心母爱”的育人实践中。在这里,寒冬之时,全体班主任在校门口为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递上一杯杯热姜茶;在这里,老师义务补课一年多,却婉拒家长执意送上的苹果;在这里,记者前来采访时,家长们争着表达心中对老师的感谢;在这里,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能在校门口听到校长书记的问早;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直接走进校长室表达自己内心的忧伤,下雨天,鞋踩湿了,可以换上老师备好的鞋袜……
探索“特色发展”,支持学生“精彩成长”
双小坚信:“学校最好的产品是课程”。为了让学生“吃”的好,学校除了坚持上好国家课程,还开发了48门特色课程,从周一到周四每天社团时间都有校内校外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参加。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引进了澳大利亚“真草坪”,实施“逸夫草地计划”,同时配备了舞蹈房、击剑馆、数字化体验室、机器人工作室、科学馆、图书馆、心灵小屋、美术室、梦想教室等功能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们兴趣盎然,越来越着迷。他们在击剑、舞蹈、科技发明、机器人、绘画、阅读、朗诵、英语、声乐、礼仪等等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尤其是舞蹈、击剑、绘画、机器人已经走出江苏,走向全国。浓厚的兴趣在这里激发,高雅的品质在这里培育,童年的个性在这里张扬。孩子们任意涂抹着属于自己的色彩……
追求“轻负高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老百姓满意的根本。双塘小学利用“塘”文化的课程建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追求“轻负担,高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真正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受到适合的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为学而教,真正激起学生的“情”,引发学生的“趣”,满足学生的“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和谐发展,并逐步由乐学走向会学的理想状态。
实践中学校:一是着眼教学质量:从“聚焦课堂”到“监控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重视教学研究:从“研究课堂”走向“系列式主题教研”;三是突出精致教学:从“每一个”到“这一个”。四是关注教师发展,从“个人规划”到“学校分层系统设计”。“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已成为如今双小教师的的精神写照。
国家教育部督导办何秀超主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导室赵桂丽主任,南京市政府胡万进副市长,中共秦淮区委郑跃奇书记、刘凡副书记,秦淮区人大王付荣主任,秦淮区政协张颖主席,秦淮区政府孙百军副区长等领导先后视察双塘小学,领导们高度肯定了双塘小学“文化办学”的发展成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等都十分关注双塘小学发展,对学校的发展给予指导和关心。中央电视台一套、十三套,江苏卫视,《中国教育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日报》、《南京晨报》等30多家多个媒体先后近百次对双塘小学的素质教育经验给予了报道。
历任校长
1932年—1937年 杨震远
1938年—1940年 王葆民
1941年—1944年 张曼云
1945年—1945年 钱美玉
1946年—1949年 衡泽祥
1949年—1952年 钱惜萌
1953年—1958年 王佩兰
1959年—1964年 周亚波
1965年—1966年 王佩兰
1967年—1969年 居仁杰
1970年 刘德玉
1971年 胡金林
1972年—1973年 鲁照明
1974年—1983年 章学军
1984年 彭秀英
1985年 黄国英
1986年—1994年 袁大健
1995年—2002年 顾贵宝
2003年—2009年 崔晓玲
2009年—2013年 袁晶青
2013年至今 成 剑
历任党支部书记
1960年—1966年 秦志英
1972年—1973年 孟庆贵
1974年—1975年 周如宾
1976年—1978年 殷佩霞
1979年—1980年 汤祥宽
1981年—1983年 俞宝琴
1984年—1989年 陈珠娟
1990年—2000年 章学军
2001年—2009年 顾贵宝
2009年—2013年 袁晶青
2013年至今 王学勤
校 训
深行达远
交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