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缩写:NUAA)”,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是由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
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时期
1951年11月,
航空工业局命令在南京511厂成立南京学校建校委员会,开始建校筹备工作。
1952年6月,校名确定为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华东军区调1200名役军人进校补课,准备开学。10月19日,校长
邓永清主持
开学典礼,首届学生973人。10月20日正式上课。
1955年5月,二机部建议南航专迁到西安并升格为航空学院,校领导表示有困难,后决定
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南航工专留宁发展。
南京航空学院时期
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开始部分招收本科生。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离南京后,原华航卫岗校园划归南京航空学院。同年11月至1957年2月,苏州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分批并入南京航空学院。1958年,卫岗校园划归
南京农学院(今
南京农业大学)。1959年,设立解算装置(计算装置)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的计算机专业之一。
1970年底,
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专业调入南航。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
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时期
1993年,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7年12月,进入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行列。1998年,学校开设建设将军路校区,于1999年正式投入使用。200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
研究生院。
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年5月,学校与常州市、溧阳市人民政府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阳校区(天目湖校区)。同年,学校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月,学校成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7月,首批入选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9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2月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重点建设领域为嵌入式软件;12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主发起单位,与美国垂直飞行协会、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单位共同成立国际直升机教育联盟。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三个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4月2日,南航数学学院、物理学院正式揭牌成立;9月14日,南航“环境/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10月6日,南航获批建设“低碳航空动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月,南航大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信通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年4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组建的直升机创新联盟在南京成立;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11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11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联合高端装备领域的1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高端装备实验室联盟;12月27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独立运行。
2024年7月12日,龙华区人民政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龙华区委大楼举行。11月2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609人,其中专任教师230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611人,博士生导师646人,全职院士5人,柔性引聘院士28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53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千余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紧缺专业(方向)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金奖35项,银奖31项,总数稳居江苏省第一、全国高校前五。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5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项,连续十一届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金奖26项、银奖10项,连续五届捧得“优胜杯”。在国际无人机大奖赛中,连续4次获得特等奖。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合作交流
学校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互惠双赢、实质实效、连续稳定、长期深入”的原则,突出“三航”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基础研究和工程创新优势,实与名校名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7所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和一流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持续稳步推进“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计划”,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俄罗斯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法国民航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等16所海外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从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学校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合作创立“空中丝路联盟”;作为主发起单位,与美国垂直飞行学会、印度科技学院、日本直升机学会、俄罗斯喀山国立技术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7家外方高校/组织发起成立“国际直升机教育联盟”。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重大需求,加入“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工信部高校联盟(G7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苏英、苏加、苏港澳联盟等,旨在通过这些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220个科研机构,有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18项,其中国家奖82项,为中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系列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资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主要反映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核心库、荷兰Scopus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等,并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以及《航空航天类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期刊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江苏省期刊明珠奖—优秀栏目”等,并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类最高奖项“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期刊除接收反映航空、航天、民航等理工类学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外,还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及学术团体出版学术论文专辑。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子学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中文核心期刊(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荷兰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
《振动、测试与诊断》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联合主办,是反映振动、动态测试及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其应用情况的技术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以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为中心的动态测试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及应用方面的技术文献、专题报告和学术动态,包括实验测试技术、测试仪器的研制、方法和系统组成、信号分析、数据处理、参数识别与故障诊断以及有关装置的设计、使用、控制、标定和校准等。
期刊创刊于1980年。被美国Ei Compendex(核心)、荷兰Scopus数据库、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为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来源期刊,入选《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和《振动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航空航天类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3级,并连续4届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截至2024年5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有明故宫校区、将军路校区和天目湖校区(过渡)三处馆舍,包括院系分馆在内总面积4.56万平米,阅览座位6200余席。图书馆除了收藏306.1万余件印刷型文献之外,还拥有丰富的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1360万余册,初步形成以航空、航天、民航为特色,以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自动控制、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为重点,工、理、管、经、哲、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的校标为圆形,它的中间叠放着三个犹如飞行器的字母“A”,象征着学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并表达南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活动中均要争创一流的理念;它的正下方写着“1952”是南航的建校年份;三个字母“A”同时还构成了南京市的市树——雪松的图案,其周围的光芒线条还衬托出了南京市的市花——梅花图案,寓意着南航地处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光芒线外环以著名书法家启功教授题写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缩写。整个标志对称、稳定平衡,富有名校风采和庄重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旗列出蓝底与白底两种,分别适于不同场合或同时使用。旗帜正反面内容相同,其中蓝旗为主旗,白旗为副旗,主副旗同时使用时,主旗在左、副旗在右。旗帜长宽比例为3:2。
学校名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英文译名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nd Astronautics,英文缩写为NUAA。
精神文化
智周万物,道济天下
团结 俭朴 唯实 创新
负重奋进 志在超越
社团文化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46亩,建筑面积191.81万平方米。
明故宫校区
明故宫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邮政编码210016,是学校的主校区。
将军路校区
截至2024年3月,将军路校区占地1421.19亩。将军路校区位于南京江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百家湖,西倚翠屏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与明故宫校区相距约12.5公里,地铁S1号线直通校区,交通便利;周边餐饮、娱乐、休闲、金融、购物等配套服务功能完备。校区所在地江宁开发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5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驻于此,区位优势明显。
校区始建于1998年,1999年投入使用。随着学校建设发展需要,2006年向东跨越机场高速扩建校区,2008年投入使用。2010年开工建设北部隧道、中部天桥和南部上桥下隧三条通道,全面联通机场高速两边校区,实整个校区功能一体化。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21个学院,其中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航学院、数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航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长空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物理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16个学院入驻校区,覆盖本科生到博士生培养层次,共有2.2万余名在校生,其中本科生1.3万余名、研究生9000余名和留学生700余名。
截至2024年3月,将军路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5.0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88.27万平方米,地下6.79万平方米。将军路校区已建成各类建筑76幢,总建筑面积已达81.6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76.12万平方米,地下5.57万平方米。教学楼9栋,共有多媒体教室316间,包含多功能教室、录播教室、语音教室、研讨教室和普通话测试机房等,教室均采用计算机中央控制,实软件平台、教学课件的资源共享和教学设施的高效管理。图书馆2.7万余平米,馆内纸质藏书262万册,电子图书900万册;数据中央机房580平米;学生运动场所11万余平米;学生宿舍楼37栋,共6000余间房间;8个餐厅分散在各生活区,可同时容纳7000余人就餐。
天目湖校区
天目湖校区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千里湖西侧,北起梅岭玉大道,南至烈山路,东界南大街,西抵嵩山路。截至2024年5月,天目湖校区分为北区和南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2500亩,规划地上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2018年4月,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9月一期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学生入驻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明代太庙水井
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建筑,配有高规格水井,确保祭祀用水纯净圣洁。2003年考古发的明代太庙水井,直径2.05米、深约7米;井壁由楔形青砖错缝砌成,壁面安装可供攀爬的铁环;井底有一泉眼,方砖覆盖其上。井内出土琉璃与铜质构件,见证当年建筑崇宏,神圣庄严。
东华湖
东华湖因毗邻东华门而得名,东华湖虽小,但景色旖旎,既有江南的小桥流水格调,又不失碧绿静好的风光。湖水与流动着的玉带河相连,干净清澈;湖的四周,被郁郁景观树木布满,湖里则长满了浓密的荷叶。位于东华湖上的仰晖桥和春秋亭是1992年10月20日南航四十周年校庆时64届校友捐建。
柱础石
柱础石,俗称磉盘。方形柱础的圆形凸台光滑如镜,为“古镜式”柱础。校园内散置的柱础多为明代太庙建筑构件,用以承受木柱压力,亦具防潮功能。
玉带河
南航校园坐落于明故宫遗址,明故宫宫城有御河环绕形如玉带,俗称玉带河,宫城东侧玉带河贯穿校园。
荟萃楼
荟萃楼,落成于1955年,是南航校园里最古老的建筑。庑殿顶为传统建筑风格,古朴庄重,似明代故宫之遗存;前门庭集中西设计元素,堂皇典雅,显高等学府之气质。荟萃楼建成最初用作学校图书馆,1984年图书馆新馆建成后改造成为学校会议中心,1986年34周年院庆之时,时任副校长范绪箕为该楼题写了楼名“荟萃楼”,取“人文荟萃”之意。在建校66周年之际,荟萃楼作为学校的校史馆正式开始重建,并于建校67周年前夕正式开馆,成为了南航的重要文化地标。
校史馆
2019年10月18日,校史馆在明故宫校区荟萃楼正式开馆。校史馆布展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发展历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引领”4个展厅,以及“电子沙盘展示”“校友活动”2个附属功能区。
南京航空航天馆
南京航空航天馆于1992年正式创建并对外开放。该馆的藏品陈列主要分三大部分:飞机、其他航天器整机展厅、飞机部件展厅。
飞机整机展厅是最主要的展厅。大厅西南角陈列有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歼八飞机、歼五型战斗机、歼六型战斗机、歼七型战斗机和歼十二型战斗机。大厅东南角高立着长空一号无人驾驶飞机。在展厅的东北角还有一架型样奇特的轻型飞机,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次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全复合材料结构、鸭式布局飞机的五个机种的轻型飞机之一——AD200型轻型飞机。大厅中还耸立着由红外线制导、专门攻击敌机的导弹。展厅中还有缩小的发射卫星的“长城号”火箭模型和一大批国内外各种型号的飞机模型。
飞行器大厅是一个专门陈列直升机的展厅。大厅中排满了大到可容数十人、小到只能乘坐一人的各种直升机,其中就有南航教师独立研制的一架小型直升机——“延安二号”。
名人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士林、校友林、名人林于2002年10月20日开始建立,林中树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桂花、腊梅、合欢、紫薇等树种,林中树木均由各院士、教授、校友等名人亲手种植,群贤毕至,亦喻示南航如名人林中树木一般生生不息。
校友情况
学校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截至2024年4月,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出了25位两院院士,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
科教界
政界
文艺届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