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是南京邮电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为南京邮电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口径学院之一。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1958年,有线通信工程系成立。
1981年,更名为电信工程系。
1997年,电信工程系与无线电工程系根据专业类别重新划分为通信工程系与信息工程系。
1958,无线电通信工程系成立。
1981年,更名为无线电工程系,同时电子电子器件与仪表系并入。
1997年,电信工程系与无线电工程系根据专业类别重新划分为通信工程系与信息工程系。
合并成立
2005年,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合并,组建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8年,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划出“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相关师资和教学资源参与组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划出“地理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2个专业相关师资和教学资源组建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2014年7月,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5年3月,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4年1月,学院获评2023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设有3个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321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人,正高45人,副高106人,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218人。学院有双聘中国两院院士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IEEEFellow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江苏省特聘教授6人,江苏省双创人才8人等。
双聘院士:夏志杰(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姚育东(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吴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Hikmet Sari(欧洲科学院院士)、尹浩(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培亨(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国优秀教师:卢官明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周亮等
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
备注:资料不全,故列举部分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首批二类)、电子信息工程
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信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电信信息通信技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通信原理、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全网部署与优化、光纤通信系统(全英文)、通信原理
江苏省重点专业:电子信息类
江苏省品牌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通信技术实践教育中心、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
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1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院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项;蝉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并获得“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全国最高奖“星系”级奖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瑞萨杯”,并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全国一等奖和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团队一等奖;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本科组唯一的“北太天元数模之星”奖;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IAM奖和全球唯一最高奖Frank Giordano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类别,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支撑的计算机科学学科和工程学学科ESI排名分别进入1.05‰和1.28‰。
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
江苏省优势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学位硕士类别:电子信息
学院荣誉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近5年获得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全国铜奖、全省三星级职工小家、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院有国家“111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双创团队3个。
科研成果
2023年,学院获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4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267万元,项目资助率达29.3%,获批项目数近全校的五分之一,经费数占全校的22.6%,2篇论文被CCFA类会议 ACMMultimedia录用。
截至2024年3月,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0余项,合同总额逾4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0余项。每年发表论文近两百篇,授权近200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值2.2亿元。
2024年6月,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在金刚石NV色心量子磁强计的研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团队首次采用金刚石NV色心固态量子体系实现了0.01 T– 1.5T磁场范围的量子精密测量。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院先后组织承办IEEE VTC、IEEE WCSP、IEEEICCT、ICIG等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物联网大会、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等多项学术交流活动。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华为、中兴、移动、电信、联通、铁塔等中国国内多家信息通信类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徽将汉字“信”艺术化,巧妙地融合飘扬彩带、通信之星、信息模块造型。汉字“信”直白地表达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名称内涵;飘扬彩带寓意学院新时代卓越发展、培育IT英才,通信之星、信息模块凸显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传承与深厚底蕴。整体图案完美诠释了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文化内涵、人文气息、信息属性。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张红星、赵厚麟尹浩杨震姚育东、张彦、柯瑞文顾晓敏
参考资料
学院院徽.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我院7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8 20: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