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是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曹道衡、刘跃进。
内容简介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分为前编、正编和后编三个部分。前编,南北分裂时期的十六国文学编年(公元279年——419年),正编:南北朝时期文学编年(公元420年——589年),后编:南北融合时期的隋代文学编年(公元590年——618年)。正编为全书骨干,由五卷组成:第一卷题为“晋宋文学的转变”。始于刘宋高祖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40年),考察晋宋之际重要作家的活动情况;第二卷题为“从‘元嘉体’到‘永明体’”,从永明重要作家沈约出生的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开始系年,至萧齐明帝建武元年,也就是北魏迁都洛阳的公元493年为止。这一时期,文学的重心无疑是在南方,经历了两次文学高潮,特别是永明文学的出现,更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值得注意的重要现象。第三卷题为“南朝文学的分化·北朝文学的复苏”。萧梁建国前后,永明文学潮流逐渐分化,以萧统为中心的文学复古思潮得其“清”,而以萧纲、萧绎兄弟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得其“丽”。但是这一时期,在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萧统一派。其重要成果就是编纂了一部影响极为久远的《文选》。而在北方,北魏拓跋氏政权入主中原地区,加速汉化进程,文学方面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第四卷题为“南北文学的分庭抗礼”,在南方,以萧纲、萧绎为代表的“宫体”诗成为文坛的主流,诗的内容无足称道,而在艺术形式方面颇有进展。随着南北文化交流的扩大,北方文学逐渐迎头赶上,与南朝文学已经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第五卷题为“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主要考察陈及北齐、北周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
编辑推荐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简介:目前,关于南北朝文学编年的研究,还没有有份量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曹道衡、刘跃进的《南北朝文学编年史》的完成,具有巨大的首创意义。《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在1991年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媒体推荐
出版弁言
流水十年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分为前编、正编和后编三个部分。前编:南北分裂时期的—十六国文学编年(公元279年——419年)。正编:南北朝时期文学编年(公元420年---589年),后编:南北融合时期的隋代文学编年(公元590年一618年)。
正编为全书骨干,由五卷组成:第一卷题为“晋宋文学的转变”。始于刘宋高祖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考察晋宋之际重要作家的活动情况;第二卷题为“从‘元嘉体’到‘永明体’”。从永明重要作家沈约出生的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开始系年,至萧齐明帝建武元年,也就是北魏迁都洛阳的公元493年为止。这一时期,文学的重心无疑是在南方,经历了两次文学高潮,特别是永明文学的出现,更是中国诗歌发展上值得注意的重要现象。第三卷题为“南朝文学的分化北朝文学的复苏”。萧梁建国前后,永明文学潮流逐渐分化:以萧统为中心的文学复古思潮得其“清”,而以萧纲、萧绎兄弟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得其“丽”。但是这一时期,在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萧统一派。其重要成果就是编纂了一部影响极为久远的《文选》。而在北方,北魏拓跋氏政权入主中原地区,加速汉化进程,文学方面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第四卷题为“南北文学的分庭抗礼”。在南方,以萧纲、萧绎为代表的“宫体”诗成为文坛的主流,诗的内容无足称道,而在艺术形式方面颇有进展。随着南北文化交流的扩大,北方文学逐渐迎头赶上,与南朝文学已经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第五卷题为“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主要考察陈及北齐、北周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随着庾信、王褒、颜之推、徐陵的入北,以及北方重要作家的成熟,不论是文学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北朝后期的文学创作成就,实际上已经超过南朝。关于这段文学史的具体论述,有兴趣的读者无妨参照曹道衡、沈玉成合著的《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这里就不再赘述。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书在编排上,较之以往的文学史试图有所突破,即不以朝代为断限,而是特别注意疏通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脉络;努力清晰地勾划出南北朝文学兴衰的轨迹。这是我们在编撰这部编年史时着重考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有力地展现这个时期南北文学的嬗变轨迹,本书特别安排了前编和后编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十六国文学和隋代文学,以往的文学史通常一笔带过,历来较少涉及。曹道衡若干年前著有《十六国文学家考略》、《从<切韵序>推论隋代作家的几个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又撰写了《南北朝文学史》中的北朝文学史,可以说对北朝文学用力较勤。凡与编年史有关的研究成果,我们都尽可能地吸收到本书当中。譬如王褒的生卒年、薛道衡重要作品的系年等,就有比较切实的考证。通过这些细致的考证和资料的排比,使人们对于北方文学从十六国荒原起步到隋代文学融合与繁荣的过程就有了比较全面系统而又深刻的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其转变的契机在哪里?其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通过资料的系统排比和勘对,又向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这就促使人们作进一步的思考。一部编年史的作用,在这里可以得到体现。
……
作者简介
曹道衡:著名文学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1928生,著有古代文学专著多种,发表《试论毛诗序》等论文多篇。代表性专著有《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集》等,与人合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南北朝文学史》、《萧统评传》等,主编《汉魏六朝辞赋与骈文精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等多种。
刘跃进:男,1958年出生,1977年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到清华大学执教。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古籍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文学所、少数民族文学所联合党委委员,文学所所长助理,兼任《文学遗产》编辑、编委。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目录
流水十年间
——《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出版弁言
凡例
前编 南北分裂时期的十六国文学编年
(公元279年至419年)
正编 南北朝时期文学编年
(公元420年至589年)
卷一 晋宋文学的转变
(公元420年至440年)
卷二 从“元嘉体”到“永明体”
(公元441年至493年)
卷三 南朝文学的分化·北朝文学的复苏
(公元494年至531年)
卷四 南北文学的分庭抗礼
(公元532年至556年)
卷五 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
(公元557年至589年)
后编 南北融合时期的隋代文学编年
(公元590年至618年)
专家推荐意见书
参考书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03:3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