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
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
南召县,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邻方城,南接南阳市卧龙区、西临内乡,北靠鲁山、嵩县,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含皇路店镇,现由鸭河工区代管)、340个行政村。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6.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89%。
历史沿革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与“北京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这是中原人类的共同祖先。与杏花山猿人遗址相毗邻的小空山猿人遗址,是中国发现的直立人阶段第二处人类已会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白河两岸及鸭河、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流域,共有十多处。
大禹定九州,夏朝属于豫州之域。殷商仍属豫州,为谢国封地。西周为申国地,春秋属楚国地盘,战国后期,曾一度归于韩国。周赧王二十三年,秦大良造白起攻打韩国,县境遂属秦国。
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始置雉县。两汉、三国两晋皆为雉县。
南北朝属雉阳郡,置向城。宋、元裁县,并入南阳县,设三辖巡检司。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复置县,因县城东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驿,故以“南召”命名。
顺治十六年(1659年)再废县制,并入南阳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复置南召县,县名至今未易。1947年11月4日解放,11日建立南召县人民民主政府,县城迁移李青店,旧邑改为云阳镇。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南召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8月,全县辖城关、云阳、留山、皇路店(2010年由鸭河工区托管)、南河店、板山坪、白土岗、乔端8镇和城郊、小店、皇后、太山庙、石门、四棵树、马市坪、崔庄8乡,340个村(居)委员会(含皇路店镇25个村和石门5个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地理特征
位置境域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东邻方城,南接南阳市卧龙区镇平县,北靠鲁山、嵩县,属南阳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12′—33°43′,东经111°55′—112°51′。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62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
气候
南召县位于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南北方交汇区,800毫米等降水线上,湿润带与半湿润带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一月气温最低,月均1.2℃。极端最低气温-14.6℃(1991年12月29日)。7月温度最高,月均27.5℃。极端最高气温41.6℃。多年平均日照数为1850.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9天。大于0℃积温5428.8℃。年平均降水量868.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地形
南召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分为三个阶梯。秦岭山脉东延形成的伏牛山脉,绵亘于西北部、西南部和北部、东北部,大小群峰300余座。诸山呈弓形自西北向西南和北东北部蜿蜒展开,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米。海拔在500米~2000米之间,为第一阶梯。中部丘陵起伏,有山地向平原过度,有西北向东南敞开,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为第二阶梯。南部衔接南阳盆地,为平原地带,海拔在2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全县地势整体轮廓略呈“箕”形。山地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平原面积占3.1%。
水文
南召县主要河流均属汉江水系,多发源于西北山地,向东南流,于山脉走向一致。境内最大的河流是白河,流入白河的支流有黄鸭河、鸭河、松河、灌河、留山河、空山河及其支流沟溪数百条,呈树枝状分布。所有河流的下游河床比较平缓、开阔,淤积严重。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3亿立方米,径流深为350毫米。
资源分布
矿产
截止2013年8月,南召县已发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燃料矿产、地热矿泉水矿产四大类47种、416处,遍布全县16个乡镇,其中大型矿床18处,其余均为矿(化)点。境内已发现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铅、锌、铁、锰、钼、锑、铌、钽、钨、金红石等10多种。境内已发现非金属矿产33种,其中以大理石、方解石、水泥岩、透闪石、花岗岩、萤石等矿产分布广、储量大、质量好。大理石总储量20亿立方米以上,有20多个品种。
大型矿床有青山水泥灰岩矿,储量2亿吨以上;板山坪方解石矿,储量5000万吨以上;小店马庄透闪石矿,储量5000万吨以上。
燃料矿产为煤,东起太山庙乡九里山,西至马市坪乡,全长70公里,宽2~5公里,预计储量1.3~1.5亿吨,是河南省已发现的八大煤田中唯一一个尚未开发利用的煤田。地热矿泉水资源在县内仅发现一处,位于皇路店镇古沱村,水温以18℃为始,高于50℃的地热异常范围450平方米,稳定水位埋深2.4~4.6米,水质类型为偏硅酸钠钙类,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植物
全县有高等植物29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秦岭冷杉、大果青杆、野大豆、厚朴、水青树水曲柳、黄檗、楠木、球果香榧等31种,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33种。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大多数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残余种,有的是起源古老的孑遗种和活化石,其中不少属于世界上其它地区已经灭绝。
主要用材树种330多种,阔叶树种主要有栓皮栎、麻栎、青冈、椴树、千金榆、化香、水曲柳、山杨等。针叶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油松、华山松、黑松、杉木、水杉、侧柏等。四旁树种主要有杨树、臭椿、刺槐、泡桐、榆树、楝树、凤杨等。竹类主要有淡竹、刚竹、毛竹、斑竹等。
主要经济树种142种,主要有辛夷、板栗、柿子、核桃、杜仲、山茱萸、银杏、猕猴桃、李、桃、梨、苹果、油桐、乌桕、漆树、花椒、枣树、黄连木、山楂、连翘、金银花、石榴等。
动物
全县动物资源有脊椎动物387种。其中,兽类62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31种,鸟类213种,鱼类67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大鲵、红腹锦鸡、青羊、麝、金雕等48种,昆虫达3000种以上,仅蝶类就有160种,占河南省蝶类总数的80%以上。天敌昆虫110种,蜘蛛120种,其中有6个新种,2个国家新记录,许多种是珍稀特有种。
水电
南召境内水系发育与山脉走向―致。7条主要河流分别为: 白河、松河、灌河、黄鸭河、留山河、空山河,鸭河。拥有大型水库鸭河口水库1座,拥有廖庄、辛庄中型水库2座和88座小型I―Ⅱ类水库、1823座塘堰,703条引河渠等供水工程。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43亿立方米。
南召境内的白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大,河道比降陡,径流丰富,水力资源开发条件较好,依据《河南省南召县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规划》(南召县人民政府1995年4月)报告, 白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5万千瓦,可开发3.9万千瓦,其中鱼网系至白土岗的白河干流段理论蕴藏量达2.3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26万千瓦。
白河流域径流丰富,坡陡流急,河流落差较大,鱼网系电站至最后―级草庙店电站间,河道落差达234米,极适用广梯级开发。以白河干流为主,水电资源可分九级开发。分别为鱼网系、八里湾、黄岗、西庄、北坪、碾坪、下龙脖、西湾和草庙店水电站,其中鱼网系电站为第一级龙头水库电站,以下八级均为引水式径流电站。
政府领导
人口民族
2002年,总人口60万人。共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成分22个,约2.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6%。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627676人。出生率10.77‰,死亡率5.12‰,自然增长率为5.65‰。全县常住人口为589259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5578人,城镇化率为26.4%。
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643465人(含皇路店),常住人口 551366人,出生率11.28‰,死亡率6.93‰,自然增长率为 4.21‰。全年城镇化率为31.7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召县常住人口545475人。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6.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89%。全年出生人口0.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41‰;死亡人口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62‰,人口自增率-0.21‰。
经济发展
综述
2004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全年共洽谈项目143个,总投资19.75亿元,到位资金4.29亿元。碾坪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回龙电站进入调试阶段,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方解石公司等项目建成投产。
2011年,全县GDP完成79.1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8亿元、40.1亿元、24.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87元、15099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4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亿元。2012年的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2.1亿元,年均递增10.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5.5亿元、52.6亿元、44亿元;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5亿元(营改增口径5.45亿元),是2011年的1.92倍,年均递增1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1亿元,是2011年的2.73倍,年均递增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7亿元,是2011年的1.78倍,年均递增1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86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递增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17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递增9.8%。
2018年,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32.2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1.1亿元,增长12.1%。
2019年,生产总值完成155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亿元,增长10.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2.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8亿元,增长1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增长8.3%。
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85.1亿元,同比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为13.8:41.0:45.2。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8891公顷,比上年增加58公顷,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种植面积8528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036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45373吨,比上年增产262吨,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产量37028吨,增产178吨,同比增长0.5%;秋粮产量108345吨,增产84吨,同比增长0.1%。
全年末肉类总产1.14万吨,同比下降5.0%;禽蛋产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6.76%;牛奶产量0.24万吨,同比增长4.3%。年末生猪存栏8.85万头,同比增长5.1%,生猪出栏8.91万头,同比下降11.96%;牛存栏1.63万头,同比增长0.62%,肉牛出栏0.7万头,同比增长9.38%;羊存栏13.35万只,同比增长0.07%,出栏羊16.92万头,同比下降0.59%;家禽存栏365.59万只,同比增长2.84%,家禽出栏150.13万只,同比增长12.96%。
2011年,城镇建设投资完成1亿多元,县乡村网络进一步形成;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4%;干线公路与乡村公路建设同步推进,投资5.3亿元,改建干线公路129公里,修建乡村公路70多公里,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第二产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0.6%,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3.4%;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重为5.5%,同比下降15.5%,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87.1%,同比增长1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重为7.4%,同比下降8.0%。分企业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0%。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 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全县共有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29家,比上年增长20.0%;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竣工面积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年末)
第三产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朵山景区引资600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观光索道,南召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2004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1600万元。
200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城乡市场销售同步增长,2007年南召县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3197万元,同比增长16.8%。
按行业划分,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5479万元,同比增长13.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22782万元,同比增长25.3%,增幅高于零售总额8.5个百分点,是所有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
2007全年共接待游客94.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03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07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3056人,在校生10229人,毕业生274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58人,在校生3065人,毕业生9130人。初中招生7999人,在校生232527人,毕业生9728人。普通小学招生12914人,在校生61278人,毕业生714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822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6万人次。
科技
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不断培育发展新型高产高效农业,2007年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40余个,主导品种10个,面积达到20.6万亩。
卫生
200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病床实有床位105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47张;卫生技术人员161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60人,注册护士416人。全县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66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6个,床位354张,卫生技术人员614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0.7元,比上年增长5.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97.7元,比上年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44.9元,增长5%,人均消费支出21287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8.7元,增长7.1%,人均消费支出10889.6元,增长5.6%。
交通运输
南召交通便利,形成了高速、国道中心线,4条省道辐射线,9条县道循环线的交通发展格局。
铁路:焦柳铁路(焦作-柳州)纵贯南北并设置客货站南召站(云阳站);呼南高铁(呼和浩特-南宁)规划中过境南召县境内预计会设南召高铁站。每天途径南召站的列车多达60趟左右,南召可直达:南阳洛阳郑州新乡北京天津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宜昌宁波上海广州深圳太原张家界汉中青岛攀枝花贵阳哈尔滨长春沈阳昆明等大中城市;
高速:二广高速公路(二连浩特-广州)纵贯南北;
国道:207国道(内蒙古锡林浩特-广东海安);
省道:S231线、S331线、S333线、S248线纵横穿过;
航空:南召南距南阳姜营机场80公里,高速公路1小时左右可直达。
宗教文化
南召县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教俱全,设有南召县基督教协会、南召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南召县伊斯兰教协会、南召县道教协会、南召县佛教协会等五个宗教团体,开放宗教活动场所 115 处,其中基督教82 处,天主教1 处,伊斯兰教7 处,佛教3 处,道教22 处,信教群众4.8 万人。
名优特产
南召县培育出“柞木香菇”、“南召地毯”、“鸭河鱼”。“南召辛夷”、“南召柞蚕”、“波尔山羊”、“板山石材”、“皇路店花生”八大特色产品。
风景名胜
南召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而有之,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在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中,南召有8大类25个亚类54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单体总数586个,其中优良级233个,数量与质量均居南阳市第一,位居全省前列。自然资源有“自然四绝” 之称,包括:真武顶之“险”、宝天曼之“幽”、五朵山之“壮”和鸭河口水库之“阔”。人文资源素有“人文四祖”之称,主要包括:有“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称的千年古刹丹霞寺、被誉为中原人类鼻祖的杏花山猿人遗址、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和有“北顶”之称的道教圣地五朵山。
南召被中国旅游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名县”,还被确定为“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重点扶持培育的10个旅游重点县之一。
城市荣誉
南召县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玉兰花之乡、”“中国辛夷花南召县的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额连续10年保持河南省第一,2016年南召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国际木兰协会授予南召“国际木兰卓越贡献奖”成为中国首个获此荣誉的城市。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交通安全百佳县市;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名单。
2021年3月,入选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参考资料
南召县简介.南召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0: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