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二主词》,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约成书于南宋,后世续有辑补,但均真伪杂陈,文字异同甚伙。有鉴于此,王仲闻先生搜罗各种版本及选本、笔记、词话等数据校订之; 并将原书未收词作的校勘辨伪、散见各书的二主词评语和本事、各家序跋及有关考证资料等附编于后,成《南唐二主词校订》一书,于一九五七年六月由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王仲闻(一九○一——一九六九),名高明,以字行。笔名王学初、王幼安,浙江海宁人,著名学者
王国维先生次子。曾任中华书局临时编辑。长于词学,曾参与《全宋词》的校订工作。撰著有《
李清照集校注》、《唐五代词》、《读词识小》及《蕙风词话·人间词话》(校注)等。
此次再版,我们在一九五七年版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一、为全书著作名、篇章名等添加了书名号;二、对原书标点符号作了简单订改;三、订正了原书因排版造成的一些讹误,如“赵宦光”更正为“趟宦光”、“词征六卷二卷清张德载撰”更正为“词征六卷清张德瀛撰”等。特此说明。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
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
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
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
虞美人》、《
浪淘沙》、《
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字伯玉,,原名李景通,
徐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年号保大,后因受到
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
中主,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景。庙号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
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
南唐二主词》收四首,《
草堂诗余》收一首。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他的诗词十分有名气,书法也很不错。其中他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李璟死于961年,时年47岁。葬顺陵(今南京市江宁区)他的庙号是元宗,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王仲闻(1901-1969),名高明,以字行。笔名王学初、王幼安,据说都是为不得已避用真名而所取之号;台湾曾大量翻印其书,改其名为王次聪。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次子。
长相酷似静安先生,已故沈玉成先生首次见到他时,曾取《观堂集林》中那张相片来印证,非常传神地说“子之于父,如明翻宋本,唐临晋帖”。令人感慨的是,时不过三十年,我们现在却只能从静安先生的遗像来缅想幼安先生的模样了。
王先生幼承家学,但中学毕业即入邮局工作。解放初期供职于北京地安门邮局。1957年因参与创办同人刊物《艺文志》而成为右派,遭开除。后经由徐调孚先生推荐,被爱才若渴的中华书局金灿然总经理请到中华,成为一位不在编的临时编辑,一直工作到写下前面那封给文学组信的那个时候。
王先生精熟唐宋文献,以“宋人”自诩。尤长于词学,其著述除前已述及的三书外,还有《渚山堂词话·词品》点校(署名王幼安)、《
诗人玉屑》点校。他用力最勤、真正代表他学术水平的还有两部书稿:一是《唐五代词》,文革中遗失,其前言后记幸存于档案中,经程毅中先生整理,已经发表。二是《读词识小》,约20万言。
钱钟书先生曾受中华书局之请看过全稿,称“这是一部奇书,一定要快出版”。但就在中华决定出版并已完成了审读加工的时候,因为与《
全宋词》署名同样的原因而暂停付印。文革中遗失。现在我们从《全宋词》的审读加工记录中,可以约略看到《读词识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