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四中学(Nanning NO.4 Middle School),简称“南宁四中”,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乒乓球项目体育传统学校、南宁市首批教育品牌创建学校。
历史沿革
1934年,学校创办,原名“南宁私立尚实初级商业职业学校”。
1936年2月,改办初中,名为“南宁私立尚实初级中学”。
1946年,改为完全中学,更名为“南宁私立尚实中学”。
1949年12月,南宁解放,学校由南宁市人民政府接管成为公办学校,是南宁市教育局直属完全中学。
1950年,南宁市人民市政府将“南宁私立尚实中学”更名为“南宁市第二中学”。
1951年3月,南宁市人民政府将西江学院附中并入南宁市第二中学。
1952年,南宁市人民政府又将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中部并入南宁市一中,初中部迁至原华侨中学旧址(即现南宁市民主路37号校址),名仍为“南宁市第二中学”。
1954年,更名为“南宁市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8月,改为完全中学,更名为“南宁市第四中学”;同年南宁四中“耕耘文学社”创建。
2001年,学校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乒乓球项目体育传统学校。
2003年,学校被评为广西普通高中一级学校。
2004年,学校获批“南宁市首批教育品牌创建学校”。
2014年3月,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对口帮扶南宁市第四中学,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与南宁四中签订《关于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帮扶协议书》,为“文学新苗培育基地”揭牌,共同在南宁四中图书馆和耕耘文学社开设“南宁作家作品图书专柜”,所有图书均由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征集和捐赠,学校依托南宁文学院(《红豆》杂志社)的专业平台,整合南宁四中的教育资源,加快南宁四中耕耘文学社的建设,从而促进南宁市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打造南宁文化新品牌。
2016年,学校耕耘文学社开始与《红豆》杂志社合作,举办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同年,获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市级储备学校;同年4月,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2018年9月,五象凤凰校区正式启用;12月21日,学校开展了建校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南宁市第四中学校史馆正式揭牌。
2019年6月,学校正式获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
2021年1月,学校通过广西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评估,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7月,学校成为第一批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校。
2022年6月,学校的数学、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5个学科成为南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学科基地。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标准400m天然草运动场、300m人工草运动场、室内球馆和室外运动场;室内球馆有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及4个羽毛球场;室外运动场有跳远、跳高及铅球等场地,还有10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1个灯光网球场及 9个羽毛球场,即将建设室内恒温游泳馆和羽毛球馆;教学区配备有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录播教室、移动教室、数理化数字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心理咨询室、校园电视台、音乐室、美术室等各种现代化的功能室及教育教学装备,新校区所有教室均配有全市最先进的智能一体机;所有教室、宿舍以及食堂均配备空调。
办学规模
截至2022年7月,学校的建筑面积为10298平方米,有图书室藏书10万册;有三个独立的校区。
独立校区:五象凤凰校区(高中部)、五象凤凰校区(初中部)、民主校区(初中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7月,南宁四中在职教职工总数为357人,教师当中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100多人,更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坛明星为领军人物。
“国培计划”专家:廖克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名师:廖克杰
南宁市学科带头人:蒋茂坤等
南宁市骨干教师:张若驰、黄爱秋、石金婵、廖玉凤、梁坚、丘程思、廖薇薇等
南宁市优秀教师:李海燕等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20年,学校学生在南宁市青少年无线电测向、定向竞赛活动中,1名同学获百拼电子世界电路拼装初中组第二名,1名同学获百拼电子世界电路拼装初中组第五名,1名同学获百拼电子世界电路拼装初中组第六名,1名同学获百拼电子世界电路拼装初中组第七名,1名同学获短距离定向初中女子组第三名,1名同学获短距离定向初中女子组第四名,1名同学获短距离定向初中女子组第六名,1名同学获短距离定向初中男子组第三名,1名同学获无线电测向初中女子组第八名。
2021年,学校学生在南宁市航天航模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6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感党恩 跟党走 共话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名,三等奖1名;在南宁市中小学校园花样跳绳比赛中,女子组在4x45秒交互绳单摇接力中获第一名,在30秒双摇跳中获第二名,在4x30秒单摇接力中获第三名,在30秒交互绳速度跳中获第四名,在30秒单摇跳中获第六名,男子组在个人绳花样自选初级中获第二名,在4x45秒交互绳单摇接力中获第二名,在30秒交互绳速度跳中获第三名,在4x30秒单摇接力中获第三名,在30秒单摇跳中获第五名,混合组在30秒交互绳速度跳中获第二名;在南宁市中小学“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2名。
2022年,学校学生在南宁市青少年健身操舞、啦啦操比赛中,学校啦啦操队获特等奖。
教师成绩
截至2022年7月,近年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全国奖55人次、区级奖121人次、市级奖227人次。
2012年—2022年,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比赛中,获得市级奖励有126人次,自治区级奖励66人次,国家级奖励41人次。
2021年,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基础教育精品课”征集活动中,学校有2名老师的课例获区级精品课;在南宁市中小学“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2022年,学校教师在南宁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学校荣誉
2019年,获2018——2021年南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0—2020年,学校连续21年获得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班工作优秀奖。
2020年—2021年,学校连续2年获得南宁市毕业班工作“卓越学校”。
2020年,学校获得南宁市普通高中常规管理优秀学校等称号。
2022年4月,学校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迎未来”姊妹校牌匾;同年7月,在2022年度广西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基础教育)评审工作中,学校的案例《基于大数据监测实施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学校案例。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释义:
校徽是一个圆形的徽章。
校徽的中间部分以书本、阅读为主题,由既是古体书法,又是一个端坐读书的人物形象构成“四中”二字的印章,意为人要静心读书,要终身学习。同时,借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元素来表现,以此象征南宁市第四中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郁,是有光荣传统的优秀学校。
校徽的上部为周榕林校友所题写的“南宁市第四中学”字样,下部1934年是指四中追溯的最早办学历史。
校徽的左右两侧各有四颗红星,代表四中的两个校址。红星从下往上由小变大,寓意四中的欣欣向荣。
校徽的底色为白色,其余素材为红色。
校徽设计构思:
南宁四中的校徽以书、读书为主题进行设计,其中的人物造型既是古体书法“四中”二字合成,又是一个端坐读书的人物形象,代表南宁四中,同时隐喻学校是一个能够安坐读书的好地方。整个标志借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元素来表现,以此象征南宁四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郁,折射出南宁四中打造魅力学校,提升学生读书幸福感的办学思想。
南宁四中校徽设计者:梧磊
精神文化
尚实耕耘,图强共荣
尚实:就是指脚踏实地、淳朴实干的环境氛围及作风。“尚实”出自于三国时期曹丕《典论●论文》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尚实”在四中有其历史渊源,四中源于“南宁私立尚实初级商业职业学校”(1934年)。以“尚实”作为校训词之一,能体现学校精神实质,意在劝勉师生无论做人、治学、求知与做事,都要诚敬踏实,专志不虚。在做人上,要忠厚老实、真诚诚信;在治学上,要敬业崇实、博学厚积;在求知上,要刻苦踏实、顽强进取,真才实学、学以致用;在做事上,要勤奋务实、严谨求实、顺应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耕耘:泛指农耕之事。语出《管子八观》:“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这里比喻辛勤工作,具有不怕艰难困苦的坚持精神和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耕耘”在四中也有其历史渊源,四中在1956年建立的文学社团,起名为“耕耘社”,‘“耕耘”之名,是受到指导老师陈政所赠格言“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启发。“耕耘”在今天,更是赋有“着意耕耘,大有收获”的时代意义。
图强:“图” 就其单个字来说,可以是一幅图画,这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动词,作“谋求、谋划”解,就是拼命去干一件事。“强”作“强大、强盛”解。图强就是谋求强盛。老舍《鼓书艺人》云:“你越是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励志图强、奋发有为、奋力前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成就事业当以此为训。学校选用“图强”作为校训词之一,意在勉励师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创办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为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而不畏困难、不甘人后、奋发上进、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奋力前行。
共荣:共荣,往小处说就是师生与学校共存共荣的目标,往大处说就是师生与祖国发展共存共荣的目标。这是一种希望,是社会对学校的希望、学校对教师的希望、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学生对自身的希望。共荣,也是一种必定的结果,是“尚实”环境中“耕耘”的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图强”之后,必定会成长起来的一种结果,是社会对学校期待的一种必定结果,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目标。
校训在办学及育人方面的内在联系与作用:“尚实”是为人之根本、处事之态度、行事之作风;“耕耘” 是成才之必需、治学之手段;“图强共荣”是奋发之目标,成事之动力、奋斗之意志。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成为四中精神,在四中可追溯到1956 年陈政老师在创办四中耕耘文学社时对学生“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寄语。“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一种天道酬勤的人生价值观,这更应当是一种深邃长远的人生智慧。可以把“耕耘”看作过程,将“收获”当成结果;二者都有复杂的因果关系,既有“水到渠自成”,又有“欲速则不达”。当然,重视过程并不等于不要结果,正因为对结果的憧憬与期盼,才有过程的兴致与动力,心中要存留着对结果的梦想与追求,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用心去留意人生的每一个脚步,但求耕耘,莫问收获;重在参与,重在付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的过程中。
崇尚求实,耕耘人生
崇尚求实,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历代先贤所崇尚。王阳明在《传习录》中,也有“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的论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无论谋事、创业、还是做人,我们只有诚诚实实,脚踏实地,才能够站得正、立得直,立于不败。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希望四中师生勇做行动的巨人,吃得起苦,挑得起担,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每位师生都是耕耘自己人生的园丁。耕耘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我们要兢兢业业,不能有稍许的停歇,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驰心旁骛者行不多远,见异思迁者难成大事,支撑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坚定的信仰,维系生命的希望之路是不懈的追求。
社团活动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耕耘文学社、书法社、科技社、播音社、民舞社、音乐社等社团,曾举办合唱比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十大歌手”比赛、“谁是球王”乒乓球比赛、每日励志跑操、寸草春晖感恩父母、乒乓球比赛、啦啦操比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校园环境
图片来源: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