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办高校
南宁师范大学(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南宁师大”,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历史沿革
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
1953年10月,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建立,校址在桂林市将军桥;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54年8月,随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迁入桂林王城。
1955年3月,从桂林市迁至南宁市桃源路小麻村附近(现广西艺术学院院内)单独建校。1960年,学校并入广西民族学院,原校址交给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教师进修学院
1961年,恢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3年9月,广西教师进修学院从广西民族学院分离,并接收停办的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的人员、财产,在该校原址(现明秀路校址)复建。1967年,学校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
1978年12月28日,在广西教育学院师训部的基础上成立广西师范学院,成为一所省属的本科高等师范院校。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学校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22日,南宁师范学院更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
2002年12月30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05年、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前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学校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五合大道建设新校区。2013年,学校获批为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正式启用。2016年6月,学校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同年9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先行先试项目”试点学校。2017年8月,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10月,学校举行了武鸣校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南宁师范大学
2018年11月,教育部致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9月,学校武鸣校区启用。
2021年9月,学校正式启动2021-202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22年,广西教育学院并入;同年,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2023年,学校首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2024年,南宁师范大学的案例“长岗岭行动”入选2024年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同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9个,专科专业14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5个。截至2022年4月,广西博士点建设学科3个,广西一流建设学科2个,“民族文化传播学”获批为第四批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立项建设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3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80余人、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565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10余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27个本科专业列入广西本科第一批招生。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达到78门。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近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位居广西高校首位。近四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比例、获一等奖比例均位居全国前列,“田家炳杯”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连续7年蝉联广西高校第一,师范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区高校居领先地位。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显著,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质量稳步提升,顺利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为广西第三家获得认证的高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院校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研究中心成为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有院士工作站2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共获纵横向科研项目2000多项,获国家级项目196项,省部级项目560项,高水平论文790多篇。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南宁师范大学图书馆由武鸣校区图书馆、明秀校区图书馆、建政校区图书馆、五合校区临时图书馆和长堽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藏图书246.32万册(注: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和学校简介的介绍并不一致),电子图书420.37万册,电子期刊4.09万种(含原广西教育学院数据),引进各类型中外文数据库44个,自建本校师生作品成果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第十届广西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广西高校学报优秀团队”等称号,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刊载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全文转载60余篇。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23年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中,再次被评为“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在参评的6469种中文学术期刊中位列30%-60%,在175种自然科学综合期刊中排名142位。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1、校徽主体部分选择的是南宁师范大学武鸣校区的大门元素,恢弘大气,寓意丰富;
2、内边框由南宁市花——朱槿花,延展设计而来,象征着“凝聚·绽放·繁荣”的寓意;
3、大门上空是三只鸿雁,延用原有校徽中元素,传承优秀文化内涵,期盼学子们早日成材,展翅翱翔;
4、下方为一本展开的书,象征师范院校教书育人,希望学校能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之上,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5、色彩数值:C:10 M:100 Y:100 K:10。
精神文化
德才并育,知行合一
释义:德才并育:就是要培育人的美德、培育人的才能,美德和才能要辩证统一;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尚、美好、和谐的人格。
知行合一:就是要注重知识、注重实践,知识和实践要合而为一;要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校级学生社团56个。社团种类多样,分别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类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科技学术和创新创业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体育类、媒体宣传类。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南宁师范大学有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建政五个校区,占地面积近3400亩。
五合校区
校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合兴路3号
截至2023年8月,五合校区包括文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武鸣校区
校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新宁路508号
截至2017年10月,武鸣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825亩;截至2022年9月,武鸣校区有南门及东南门两个校门,校区内共有“武一”“武二”两栋公共教学楼及多栋学院教学楼、实验楼,并配备了标准田径场、室外羽毛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
明秀校区
校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明秀东路175号
截至2023年8月,明秀校区拥有图书馆、思远楼、文星楼、鸿远楼、行政楼、化学楼、萃贤楼、工会楼等建筑。
长堽校区
校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长堽路27-1号
截至2023年9月,长堽校区的教学楼有艺术楼、思睿楼、音乐楼、瑞兴楼、综合楼、电教楼、智轩楼。
建政校区
校区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路37号
截至2023年9月,建政校区附近有建政路商圈、人民公园等,交通便利,绿植环绕;共有8栋学生宿舍,食堂内设有空调风扇、置物架;教学楼共六层楼。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办学成果展馆
展馆位于武鸣校区图书馆东侧一楼、二楼,于学校70周年校庆之际建成。展馆的展览总面积为1890平方米,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厅(七秩风华展厅)、右厅(春华秋实展厅)和左厅(特色专题展厅)。展馆每周二、五开放,开放时间:12:00—18:00,遇节假日、举办重要活动等情况需要闭馆,则不对外开放。
陶行知雕像
明秀、长堽校区各设立着一尊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雕像,这位温文尔雅的近代教育家激励着师大学子不断进取,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8: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