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藤(Dregea volubilis (L. f.) Benth. ex Hook. f.)是夹竹桃科南山藤属植物。木质大藤本;茎具皮孔,枝条灰褐色,具小瘤状凸起。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花多朵,组成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倒垂;花序梗长2-4厘米,被微毛;花梗长2-2.5厘米。蓇葖披针状圆柱形,长12厘米,直径约3厘米;种子广卵形,长1.2厘米,宽6毫米;种毛长4.5厘米。花期4-9月,果期7-12月。
形态特征
木质大
藤本;茎具皮孔,枝条灰褐色,具小瘤状凸起。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无毛或略被柔毛;侧脉每边约4条;
叶柄长2.5-6厘米。
花多朵,组成伞形状
聚伞花序,腋生,倒垂;花序梗长2-4厘米,被微毛;
花梗长2-2.5厘米;
花萼裂片外面被柔毛,内面有腺体多个;
花冠黄绿色,夜吐清香,
裂片广卵形,长约8毫米,宽6毫米;副花冠裂片生于雄蕊的背面,肉质膨胀,内角呈延伸的尖角;花粉块长圆形,直立;子房被疏柔毛,
花柱短,柱头厚而顶端具圆锥状凸起。蓇葖披针状圆柱形,长12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果皮被白粉,具多皱棱条或纵肋;种子广卵形,长1.2厘米,宽6毫米,扁平,有薄边,棕黄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4.5厘米。
花期4-9月,果期7-12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及台湾等省区。生长于海拔500米以下山地林中,常攀援于大树上,间有栽培于农村中。
繁殖方法
营建苗圃
选择阳光充足、坡度小的半阳或半阴坡,以其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作为苗圃地。尽量避开曾栽种过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葱(Allium fistulosum L.)、
蒜(Allium sativum L.)、
辣椒(Capsicum annuum L.)等具有辛辣、挥发物质和感病性强的如
红薯(Ipomoea batatas (L.) Lam.)、
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等块根植物的地块。
育苗前进行全面深耕,均匀碎土,清除杂草、石块,平整好床地。在育苗前15天进行作床,苗床做成高20厘米、宽120厘米、长因地形和管理方便而定。培育容器苗,及时用16厘米×22厘米的塑料育苗袋装好营养土以备用。营养土的配制:山地土(苗圃地本土),配以过磷酸钙3%+10%腐熟有机肥。
选择用竹条(或竹片)、易弯曲的小木条等搭建成塑料小拱棚。遮荫棚的搭建,用遮光率为70-80%的遮光网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搭建遮荫棚,高度以人好栽种及管理为宜。
苗木培育
栽培技术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交通方便,排水设施好,农户积极性高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30天清理地表上的杂草,用微耕机进行全园深翻,深度30厘米。种植前10-15天,按照宽1.2米,长根据地块而定的墒后,在墒上开挖行距60厘米,宽、深各为40厘米×30厘米的种植沟,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开堆放。植树前一个星期,向沟内入腐熟农家肥3万千克/公顷、普钙1500千克/公顷和复合肥750千克/公顷做基肥,把表土回塘与基肥拌匀后,心土回入表面。回土高出地表10厘米。
种植时间6-8月,按照株距30厘米的密度在种植沟中开挖种植穴,选择一级和二级苗直立放入穴中,回填土压实,高出地面5-10厘米,浇足定根水。
植后管理
定植一个月后,及时补植,同时结合除草进行松土、放水和施肥。由于南山藤在热区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嫩茎叶,所以修剪的时间根据树体的生长情况决定,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园大清查,及时清除枯枝、病虫枝。一年进行一次冬季切杆更新,确保树体正常生长。
病虫防治
农业防治
南山藤抗病性较强,病虫害少,防治时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在雨季注意开沟排水,旱季及时浇水抗旱,增施有机肥,增强树体生长势,提高树体抗病虫的能力。在冬季,进行全面清园,把修剪后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同时,进行全园深翻扩塘,减少害虫越冬场所。
化学防治
危害南山藤的病害主要有
蚜虫和
白粉病。白粉病用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0.167%浓度的溶液防治;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100%浓度的溶液、2.5%蚜虱立克乳油0.033%溶液、20%速灭杀丁乳油0.033%溶液等喷雾防治,重点喷洒蚜虫喜欢聚集的叶背面和幼嫩部位。由于杀虫药易出现药害,使用时浓度按说明书倍数配制,切忌任意增加浓度。喷药后,必须间隔30天才能够采收,确保食用安全。
主要价值
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绳索;种毛作填充物。根可药用,作催吐药;茎利尿、止肚痛,除郁湿;全株可治胃热和胃痛。果皮的白霜可作兽医药。嫩叶可食。
保护现状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