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称建阳地区文联)成立于1989年1月。20多年来,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
方针,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将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相统一,在
文学、
美术、
书法、
摄影、
音乐、
舞蹈、
戏曲、民间
文艺、
电影和
电视等领域,
创作、
出版、
表演、展示了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机构简介
南平市文联(原称建阳地区文联)成立于1989年1月。
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将创作自由和
社会责任相统一,在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曲、民间文艺、电影和电视等领域,创作、出版、表演、展示了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文学创作欣欣向荣,著述丰厚;戏曲创作不断创新,频频获奖;舞蹈创作紧随时代,异彩纷呈;音乐创作不同凡响,声名远扬;美术创作色彩斑斓,丹青情浓;书法创作笔砚当歌,翰墨飘香;摄影创作捕捉美好,瞬间永恒;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影响广泛。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间,我市在国家、省级入选和获奖作品300余件,出版各类文艺书籍500余部,国家、省、市级会员从706人发展到1160人,文坛艺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是基,文化是魂;文联是桥,文联是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艺工作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渠道、表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然要求文联工作要有新的进展、工作水平要有新的提高。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之魂和魅力之本,也是促进文联工作、推动文艺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在文联与文艺的工作机制、内容形式、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立足闽北,力求
创新,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搭建文艺创作平台、营造良好文艺创作氛围的同时,较好地实践了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标,助推闽北文化文艺事业不断走向发展繁荣。
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创造创作活力。
从闽北实际出发,采取“政府支持、协会合力,整体策划、整体运作”的模式,不断改善文艺创作环境和氛围。我们注重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推动文化文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市文联明确要求各地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改进领导方式,以更加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方式领导文化文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初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持续执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我市设立了政府百花文艺奖,对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的优秀文艺作品给以表彰奖励,激励我市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提高文艺创作水平。集中组织策划编辑出版文化文艺丛书。对闽北重要的老中青作家有计划、分步骤,整体运作、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精心组织策划编辑出版了《武夷文苑丛书》,推出一批闽北有影响的作家。通过每年全市读书月活动,开展作家与文学爱好者近距离对话,在新华书店设立闽北作家展示专柜,进一步扩大闽北作家的影响力,提高了《武夷文苑丛书》的知名度。建立《武夷》文艺刊物编委管理机制,聘用一批由作协、美协知名专家组成的编委,对编辑一审稿件进行二审修定,最后由主编终定,“三审制”的建立,确保了稿件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是创新内容形式,丰富文艺题材体裁。
我市文艺创作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的新思想新风貌,集中反映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新进步,不断丰富创作内容。海峡社出版发行的《南平历史文化丛书》是我市第一次对南平地域文化的系统化整理,对南平山水名胜的全景式扫描,对南平民俗风情的全方位展示。丛书首次将10个县(市、区)全部纳入整体策划,统一装帧,统一格式,统一内文体例,以县级为单元出版。丛书在表现手法上以南平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发掘和研究为主线,以通俗记事为创作原则,以文学的笔触书写文化,以文化的情怀品读历史,兼具权威性、文史性、艺术性和可读性。这套丛书凝结着各地文联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出版后受到各界好评,对外可作为展示闽北的文化礼品,对内可作为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生动教材,这是我们大胆创新文艺内容与形式的一个范例。我们积极推动不同艺术门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推动传统文艺与现代文艺、民族文艺与外国文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创新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市开展一县一歌“春满绿色腹地”主题歌曲创作活动;围绕闽北茶业,编辑出版三本风格各异的茶书,其中,云集闽北众多作家精品力作的《大红袍天下》深受好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策划,强力推出一批具有闽北特色、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如一部专题片、一本画册、一台戏、一把壶(茶产业)等项目,既展示了闽北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文艺家们的创作空间。
三是创新载体平台,拓展提升文艺队伍。
市文联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覆盖面,把新的文化组织和自由文艺职业者纳入工作范围,加强与不同体制下的文艺工作者的联系。文联各级组织设置向行业、学校和城市社区以及农村小城镇延伸,拓宽发展外围组织,吸收群众文艺骨干,培养少儿苗子,让更多喜爱文艺的人们参加到文联的组织或活动中来。市文联通过人物推介、出版作品和举办相关艺术研讨活动等服务方式,加强与知名文艺家的联系,让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热爱文联组织这个文艺工作者之家。截至目前,我市拥有一大批植根闽北,热心创作,富有才华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众多的文艺爱好者,这支队伍分布广泛,活跃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摄影、曲艺等众多领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评比中屡创佳绩。2008年我市报送参评省百花文艺奖的33件作品中,涉及11种文艺门类,参与面、涵盖面之广可见一斑。以文学创作为例,闽北有一批多年从事创作且成果突出的作家作者群,近年来创作活动更趋活跃;同时更有为数众多的闽北本土文学新人也相继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依托武夷文学网,作品纷纷见于《诗刊》、《福建文学》、《生活?创造》、《武夷》文学双月刊、《闽北日报》、《星星》等报刊,赢得了声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我市摄影爱好者队伍中,有国家级会员17人,省级会员90人,近年来先后有300多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家和省级展览比赛中获奖,有近千幅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不仅如此,在影视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众多领域,也呈现人才辈出,精品纷呈,佳作迭出的喜人局面。
多年来,我市认真履行文联“协调、联络、服务”的职能,建立文艺创作展示平台。以多种形式举办主题文艺展览、展示、展映等活动,如“庆祝建国发表60周年征文大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演唱会”、“南平市优秀文艺作品成果展”、“南平市少儿才艺大赛”、“南平市书画、摄影作品展”等。2008年的
全民读书月期间,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文学艺术成就,鼓励文学生产创作,我们举办了“新华杯”闽北改革开放30周年好书评选活动,经过网络投票和评委认定,7部书籍荣获特别奖,30部书籍入选,这既是对闽北文学艺术创作成就的一次展示,也是奖掖先进、推介闽北文艺家的重要之举。建立文艺刊物创作平台,《武夷》文艺期刊已发表各类文艺作品5000余篇(幅)。近年来,我们有重点地推介了新人新作,采取“优先用稿、优先审稿、优先编排”,每年举办各类型主题性征文活动,设立新人创作奖。建立“武夷文学网”等网络交流平台,开设了武夷诗歌港、散文随笔、小说广场、读书专栏、古典诗歌、旅行与摄影等15个网站栏目,建网5年共收帖164381篇。
多年来,我市文联着力为文艺创作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开展文学
作品研讨会,营造文学作品研讨的学术氛围。如举办 “宋桓的《一切为了考生》”、“潘志光的《龙脊洲》”、“马星辉的《闭嘴》作品研讨会”等,由市文联组织邀请省市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围绕作家关注的社会、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并结合闽北文学创作提出建议;二是举办文艺界读书班。从2008年以来,我市每年举办一期南平市文艺界读书班,组织专题讲座,邀请当地专家授课,主讲闽北文化、历史等有关课程;三是举办笔会讲座。邀请省内外知名文艺家到闽北举办笔会和讲座;四是加强文艺交流活动。多年来,南平市文联和各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文艺交流与合作。配合省文联接待中国文联领导、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福建省青年作家采风团、“辉煌60年”海西发展巡礼大型文艺家采风团等到我市进行采风等活动。我们与泉州文联开展“山海协作”交流,进一步加强两市文学艺术方面的联系和交流,从而在两地多年来加强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加强两地文化协作交流,进一步拓展两地山海协作的空间。市文艺家协会与兄弟地区文艺家协会加强协会间交流,如市书协与厦门、泉州三地市的书法交流,市美协与泉州美协的美术作品交流等。通过上述文艺交流,进一步增进了省市和兄弟地区之间文艺交流,拓宽了我市文艺家的视野。
四是创新对接渠径,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文联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市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文艺活动。八闽大地蓬勃兴起的“激情广场”群众文艺活动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新生事物,我市文联积极发动音乐家、舞蹈家包括各级音协会员、舞协会员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人才,深入到“激情广场”,开展专业辅导,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在服务中起引领作用,与群众同歌同舞中传播先进文化,从而感受自身社会价值,体会到做一个真正人民艺术的幸福和快乐。组织创作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发展的实惠。市文联每年都举办不同艺术门类采风创作活动,围绕闽北绿色腹地建设为主题,深入农村、古民居、公路等进行采风。如“和平古镇采风”、“闽北高速公路建设采风”、“武夷五夫采风写生”等活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自2003年7月,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活动,将公益文化阵地、产品、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精心策划包装成一个个项目,形成年度公益文化服务项目超市,向企业和社会各界进行推介。项目涉及文化艺术精品工程、文化阵地建设、“三下乡”活动、专题展览、电影和文艺演出等。此举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文化建设的热情,众多文艺家和爱好者参与期间,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至今已举办7届,累计签约项目1000多个,金额8000多万元,其中仅“新农村大舞台”已在闽北农村演出逾千场。公益文化借水行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发展启示
一、加强文联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文联,就是要联。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文联这个桥梁、这根纽带联着党委、政府,联着文艺工作者,联着社会各界,要通过方方面面、纵横交错的“联”来焕发生机。在思路上要重视发掘区域内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名人名品,树立金字招牌。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以项目计划牵动、以社会扶持拉动、以先进典型推动、以文艺活动带动文联的各项工作,如每年举办一两项、两三件有声势有影响的文艺活动,以好的创意、精品项目寻求资金、争取支持、树立影响。要积极介入政府公共文化建设工作部署,借势造势、借力发展、上下联动,形成集束效应。要推进基层的文联和协会逐步由联谊型组织向功能型组织转变,由名人协会向群众协会转变,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与面向市场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方式。
二、加强文联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当前,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热潮涌动、气势如虹,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充满活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喜、催人奋进的变化,这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宝藏、用之不竭的旺盛源泉。文联要主动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坚持正确文艺方向,从建设海西绿色腹地这个大局出发开展工作。身处今天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
战略机遇期,能否留下足以令后人引为骄傲和自豪的精品力作,是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庄严而严肃的课题。无论是文联组织,还是文艺工作者,都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以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的文艺创作,以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谱写海西腹地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篇章。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唱响时代发展的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一切优秀的文化作品都反映了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和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只有与时代同行,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在作品中生动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道德准则和审美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实践证明,我们这个多彩社会的精美诗篇,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黄钟大吕,无一不是那些艺术地体现时代风尚、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的精品力作,无一不是那些生动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品力作,无一不是那些赞颂以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精品力作。只有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和主导精神,唱响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展示才华,奉献力量。
三、加强文联工作必须贴近群众、服务人民。
文联要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文化环境。要充分利用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文化等载体,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群众性的歌咏、舞蹈、书画、朗诵、故事等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资助和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出色劳动,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要在地方
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进一步明确文联组织实行行业维权、服务、协调、自律、教育等行业管理的功能定位,学会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授权、技术等手段实施行业管理。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力争在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位置、发挥作用。要倡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走与人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只有真情热爱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诚理解人民,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
四、加强文联工作必须发挥优势、协调服务。
文联做为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和组织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繁荣发展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文联组织要准确把握文艺界人民团体的性质,有别于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努力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的新路子,更好地把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团结和凝聚起来,共同推进闽北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要适应文艺从业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传播消费方式多样化的新趋势,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发挥特长,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做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化解矛盾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情舒畅地干事业。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多办实事好事,使文联作协真正成为文学艺术工作者之家。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反映大家的要求,维护和保障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要努力提高文联服务文艺工作者的水平。一是要牢固树立文联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满腔热忱地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要关心文艺工作者的学习、生活,尽心尽力地在改善待遇、创作经费、成就展示、艺术传承等方面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二是要拓展服务思路。要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文艺队伍的状况,善于发现、积极培养、热情帮助社会各方面各领域有潜力的文艺人才,运用资金资助、提供平台、教育培训、表彰宣传等方式,为他们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提供帮助。要面向市场服务文艺工作者,积极为他们提供执业培训、推介咨询等社会服务,贴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能力。文联编制少、人员少,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多方面的本领。要努力学习理论、学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学习文学艺术知识、学习各种适应现代管理的技能和本事。努力为干部提供各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要着力营造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帮助干部干好事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