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688年),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658年,受派抵达澳门,后到陕西传教,1660年到北京参与汤若望修订历法工作。1664年(康熙三年),因“历法之争”入狱,次年释放。1668年复被起用,掌钦天监,制造天文仪器,后任太常寺卿、通奉大夫。1675—1678年,沙俄派使臣斯巴法里˙米列斯库来华时,曾任清政府译员。南怀仁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教著作
南怀仁在华期间,撰写了多部宗教类书籍,宣扬天主教教义、教规和宗教仪式等。主要有:
《教要序论》一卷(1670),分目六十二篇,以浅显明白的文字概述天主教,是南怀仁宗教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本,多次刊刻重印,直到1930年代仍有刊印,并有方言版、法文、满文、日文译本。
《善亚报略论》一卷(1670),共八章,以问答体裁解释人世的善恶赏罚问题。
《告解原义》一卷(1673),解释有关告解的性质与重要性等。
《圣体答疑》一卷(1673),解答关于圣餐的问题。
《道学家传》一卷(1686),关于天主教的史实,以及来华传教士的名录、传略。
此外,他还撰著了《天主教丧礼问答》;与利类思合作编撰了《圣教日课》。
科技贡献
天文历算
南怀仁设计监制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纪限仪和天体仪等适用于西洋新法的天文仪器。至今,这些仪器作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历史见证,仍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著有《新制灵台仪象志》、《康熙永年历法》、《欧洲天文学》等。《欧洲天文学》一书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在中国介绍的西方所有科技知识。在书中,南怀仁反复强调,在各个领域应用欧洲科学所取得成就,是整个传教团在中国赖以生存的基础。
火炮技术
三藩之乱时,南怀仁奉命监铸大炮。他设计的“神威将军”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和“神功军”炮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有一门南怀仁制造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南怀仁对清代火炮技术发展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火炮的“准炮之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写成专著《神威图说》、《形性之理推》。
地理知识
南怀仁曾编撰了数种地理学著作、绘制了数种地图,它们成为17世纪地理学和地图学在中国发展的标志。这些著作主要有:
《御览西方要纪》一卷(1669年),南怀仁的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内容涉及欧洲的一般地理知识以及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末尾,南怀仁强调天主教对欧洲文明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皇帝给予来华传教士的礼遇洪恩表示了感激之情。
《坤舆图说》二卷(1674年),为解说同年所刻的《坤舆全图》而作。《坤舆全图》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一样,是来华耶稣会士绘制的最具影响的世界地图。《坤舆格致略说》一卷(1676年)为《坤舆图说》的简编。
与康熙皇帝
南怀仁是康熙皇帝的科学老师,曾经在长达五个月的一段时间里,从早到晚给皇帝讲授几何学和天文学,还将《几何原本》译成满文,陪同皇帝出巡,沿途为皇帝观天测地。康熙皇帝后来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对欧洲传教士的宽容态度,应该说都与南怀仁不无关系。南怀仁1688年去世。康熙皇帝亲自撰写祭文:“尔南怀仁,秉心质朴,四野淹通。来华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可谓莅来惟精,奉职费懈者矣。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康熙此谕,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南怀仁碑碑阴,碑阳用汉文和拉丁文镌刻。迄今为止,用三种文字刻写碑文实属少见。康熙皇帝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并赐谥号“勤敏”。在明清之际来华而后来客死中国的传教士中,南怀仁是唯一一位身后得到谥号的。
艺术形象
在古装历史剧《天下长河》中,胡彬饰南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