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憍萨罗国
中世纪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名
南憍萨罗国(梵Daksiza-Kosala),中世纪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名,是佛教大乘派中观宗的创始人——龙树的故居。其弟子提婆,则是到此地投其门下,他们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该国的实际名称是维达跋国(梵Vākāṭaka,又作Vidarbhas),都城憍萨罗(Kosala)。在古代,城名国名混用是通例,但因在佛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已有一个名为憍萨罗(Kosala)的国家,都城先后在阿逾陀城、舍卫城和娑枳多城,为了加以区分,后者被称为北憍萨罗国(梵Uttara-Kosala)国,同时如果不特别指明,一般典籍所称的憍萨罗国,均指北憍萨罗国。法显《佛国记》作达嚫国,是梵文Daksiza的音译,意译即为南方,即南憍萨罗国的梵文缩略称谓。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所憍萨罗国,《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订正为南憍萨罗国。
引言
据史料记载,在笈多王朝二世的时期,位于印度次大陆中部的维达跋国的国王,迎娶了笈多国王的公主,从此该地区实力大增,形成印度中世纪时期著名的维达尔巴哈(Vidarbhas)地区,在这里有很多考古发现。疆域包括现今印度国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第3大城市那格浦尔(Nagpur)市、钱德拉布尔(Chandrapur)县,及其东北面的印度国恰蒂斯加尔邦甘盖尔(Kanker)县,这3点所构成的基本区域,并在不同历史时期面积有所变化,参考图如下。
示意图
都城憍萨罗(梵Kosala)的具体位置,一般认为在钱德拉布尔镇附近(地理坐标:北纬19.9662414度,东经79.2055009度),也有人认为在同属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威拉高尔镇(Vairagad,地理坐标:北纬20.4366232度东经80.0849982度),这里考古遗存很多,并且有佛教寺庙。
典籍记载
公元5世纪,法显《佛国记》记述,在拘睒弥国东南方向208由延处,“有国名达嚫,是过去伽叶佛僧伽蓝,穿大石山作之。凡有五重:最下重作象形,有五百间石室;第二层作师子形,有四百间;第三层作马形,有三百间;第四层作牛形,有二百间;第五层作鸽形,有百间。最上有泉水,循石室前绕房而流,周围回曲,如是乃至下重,顺房流,从户而出。诸层室中,处处穿石作窗牖通明,室中朗然,都无幽暗。其室四角头穿石作梯磴上处,今人形小,缘梯上,正得至昔人一脚所蹑处耳。名此寺为波罗越。波罗越者,天竺名鸽也。其寺中常有罗汉住。此土丘荒,无人民居,去山极远方有村。皆是邪见,不识佛法、沙门、婆罗门及诸异学。彼国人民常见人飞来入此寺,于时诸国道人欲来礼此寺者,彼村人则言:‘汝何以不飞耶?我见此间道人皆飞。’道人方便答言:‘翅未成耳。’达嚫幽险,道路艰难而知处。欲往者,要当赍钱、货施彼国王。王然后遣人送,展转相付,示其径路。法显竟不得往。承彼土人言,故说之耳。”由上述可以看出,法显并未亲历此国。
公元7世纪,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述,从羯𩜁伽国“西北山林中行千八百余里,至憍萨罗国。(中印度境。)憍萨罗国周六千余里,山岭周境,林薮连接。国大都城周四十余里。土壤膏腴,地利滋盛。邑里相望,人户殷实。其形伟,其色黑。风俗刚猛,人性勇烈,邪正兼信,学艺高明。王,刹帝利也,崇敬佛教,仁慈深远。伽蓝百余所,僧徒减万人,并皆习学大乘法教。天祠七十余所,异道杂居。”之后,玄奘记述了龙树(作龙猛)和提婆的故事,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曾在南憍萨罗国停留一个月,向婆罗门学习因明学说的《集量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09:35
目录
概述
引言
示意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