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湖
苏州市的湖泊
南星湖,别名南新湖,位于苏州市同里镇屯村东南。湖泊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4.82平方公里,周长10822米,常水位2.85米,湖泊容积742.3万立方米,湖底平均高程1.31米,整个湖泊形态呈浅碟形。
南星湖为环抱同里镇区的五湖之一,北通同里湖,东北连北小湖,向东南泄入牛长泾,西与泽湖(圆园世纪苑园年代初已被围湖造田)呈横“愿”字形对接,是天生一对姐妹湖。入湖河道有北部的栅里港、俞厍港、三渡港、方港、邹水港,承纳上元港、同里湖南下及屯浦港、沐庄湖分流之水;还有部分西部和南部的入湖来水,分别由西路港、俞家湾、曹家浜进入湖泊。出湖河道有盐船港、东港、管家浜、中家溇、南河浜、牛长泾、九曲港和北栅港,其中牛长泾为主要出水河道,南入三白荡后转八荡河东泄入元荡。目前,管家浜、南河浜、九曲港和北栅港均设4米闸人工控制。南星湖水产资源丰沛,湖里盛产鲫鱼、鲤鱼。每年清明节后,鱼就开始排卵繁殖。当地人有句俗语院”鲶(鱼)黄昏,鲤(鱼)半夜,要吃鲫鱼天亮快。”南星湖是吴芦线航道的必经之路,湖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历来就络绎不绝。湖的东侧有一大洲,冠名”六百亩”。顾名思义,大概这湖心洲原来的面积有六百亩。早年,被东滩的人们所开垦,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六百亩西滩,因为湖面宽,一旦西北风骤起,滚滚白浪就会铺天盖地般扑向圩堤。日积月累,水进第田退,一寸一寸良田变成了浅浅的滩涂。这个滩涂,出现了平原一地区少见的景象院黄泥的湖滩,却溜光如玉;内陆的湖滩边,却有片片洁白的贝壳。湖六百亩离南星湖东滩较近,中间隔着一条”白犟江”,相距泊不过两百米。说来奇怪,白犟江的水流逆风而流。南风,水向南集流;北风,水向北流。大概白犟江的名字来历就在其中了。它东南有一小洲,名:“芦浅墩”。芦浅墩不大,两百多平方米。冬天水枯,芦浅墩露出全貌;春夏水丰,芦浅墩就被淹没,会成一25个浅墩,也是一片典型的湿地。
南星湖东滩有一小村”北河浜”,一条弯曲成横卧“S”形的小河穿村而过,相传小河的河湾处,有短短的一段比较开阔,就在这一段小河靠东的水面上,显露出一个小洲,十来个平方米,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洲,被称为“龙珠”。西边的大龙从南星湖游来,东边的小龙从东白荡游来,弯弯曲曲,相逢于河湾深处。小洲是一颗闪光的珍珠,二龙见了,争相戏抱,你吐我抱,翻波戏浪,好不快活。老人说,当年,每当半夜子时,常常听到轰隆隆的波涛声,那是二龙在戏珠。
明朝初年,开国功臣刘伯温路过这里,偶然发现这一水网的奇特风水。他从巩固明王朝的动机出发,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把二龙相会处的那块宝地——”卧龙地”,赐给了一位姓”倪”的明朝功臣做坟地,以此来锁住“龙脉”,不让“新龙”诞生,以免动摇明王朝的基业。不久,一座”倪”姓的巨大坟墓出现了。老人们说,从此,就再也听不到二龙戏珠的波涛声了。当年的情形己无法追寻,然而,江山依旧,“二龙戏珠”的陈迹还在。在南星湖南岸,有个东西走向的“俞家湾船坊”,长19.2米,宽5.6米,木梁架构,瓦片封顶,由12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周边砌有驳岸、石河埠。船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停靠自家船只之用,有时也允停村上他家船只。新中国成立后,因朱氏被评为地主,船坊归公家使用。近年来,农村船只逐渐减少,该船坊的作用日益减弱,只为储放杂物之用。目前,该船坊石柱坚固,梁架稳定,船坊顶的瓦片有部分老化破碎。吴江虽为水网地区,但随着时间推移,此类建筑已十分稀少,俞家湾船坊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2年5月修复。
参考资料
南星湖.吴江档案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3:0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