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30个国家在
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使用时段和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
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分布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日本、法国、意大利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分别是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前苏联)的东方站、日本的富士冰穹站、法国和意大利合作运营的康宏站。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昆仑站还是夏季考察站,但已有计划将其发展成为常年考察站。
世界上共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个科学考察站,绝大多数考察站都建在南极边缘地区,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这7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6个内陆
科考站。巍然矗立在海拔4093米南极“冰盖之巅”的中国
昆仑站,是南极所有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
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一般规模较大,各种建筑设施齐备,一年到头都有人在站上工作。这些站里科学研究项目较多,实验手段先进,许多项目是常年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即使是在严酷的隆冬,科学观测工作也不能停止。因为是常年有人居住,所以站上在后勤保障、交通、通讯、生活设备等方面,基本上能满足队员生活、工作的需要。不过这种站一般夏季人员较多,冬季人员相对减少,越冬人员包括后勤保障人员和科学家两部分。常年科学考察站就像一座建在南极冰雪王国的微型城镇,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南极科学城。在南极地区,常年科学考察站有50多个。我国的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是常年科学考察站。
南极夏季科学考察站,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南极夏季(11月至次年3月)才有科学家工作的考察站。冬天到来之前,人员撤离,考察站也就关闭,待到来年夏季再使用。一般来说,这种站的规模相对较小,但有些也备有动力、机械设备和队员生活居住的设施。南极夏季科学考察站大多数是常年科学考察站的“子女”站或叫做“卫星”站。它们大多数建在条件恶劣,而又特别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地区。这种夏季科学考察站在南极洲大约有100多个,经常使用的有70~80个左右。我国在南极洲有两个夏季站,一个为
中国南极昆仑站,另一个是南极泰山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
伊丽莎白公主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航天技术、卫星观测技术、无线电遥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现代高技术逐步用于南极科学考察,人们广泛使用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把它们安置在无人站里,通过定时发送观测记录等方式,达到记录和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目的。无人自动观测站在南极洲越来越多,大多数无人自动观测站主要用于收集
气象、
地磁、
地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