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河镇
山东省滕州市下辖镇
南沙河镇隶属山东省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滕州市区以南,总面积46.2平方千米,总人口48265人(2017),辖3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南街村。
建制沿革
夏商时期,今南沙河境域属蕃国
周代至秦代,属小邾国郳国)。
西汉至北周时期,属蕃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蕃县改为滕县,今南沙河境域属之。
明代,南沙河境域为滕县礼教乡仓沟社。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滕县县令按八卦统七十二保定保甲,南沙河境域属离统二十二保之内。嘉庆十八年(1813年),属滕县孝一社、孝二社。光绪年间改为孝一区(王开乡)、孝二区(古石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南沙河境域分属城关区和官桥区。
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11月,滕县日伪政权将全县划分为9个区、81个乡镇。南沙河境内有南沙河乡、仓沟乡、冯庄乡,其中南沙河乡、仓沟乡属一区(城关),冯庄乡属七区(官桥)。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6月,属滕县一区(仓沟)。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滕县一区(仓沟)划归临城县一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属滕县十一区,区机关驻仓沟。
1950年,滕县十一区改为南沙河区,区机关驻王开。
1953年9月,复名十一区。
1955年9月,十一区改称王开区。
1957年3月,滕县调整行政区划,境内设沙河区。
1958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境内设南沙河乡、王开乡;8月,南沙河乡、王开乡纳入五星人民公社。
1959年8月,五星人民公社拆分为城关、金庄、南沙河3个人民公社,境内设南沙河人民公社。
1966年1月,南沙河人民公社改为南沙河区。
1968年,复名南沙河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销南沙河人民公社,设南沙河乡;11月,撤销南沙河乡,设立南沙河镇。
1988年3月,滕县升滕州市,为滕州市南沙河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七年(1918年),孝一区(王开乡)辖26个村,其中位于今南沙河境内的有房上(房村)、仓沟、王开、时苗浦、田家奋(田岗)5个村;孝二区(古石乡)辖19个村,其中位于今南沙河境内的有南古石、西古石、北古石、杨家杭、河汇庄、于家泉、魏家庄、陡沟铺、上营、朱家庄、刘家行、冯庄、王家庄、上徐家庄、彭家庄、下徐家庄16个村。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滕县十一区辖王开、十里铺、王庄、仓沟、南沙河、河汇、崔庄、冯庄、南古石、郑庄、时店、寺院12个乡。
1966年1月,南沙河区所辖王开管区、仓沟管区、南沙河管区、北古石管区、冯庄管区均改为小公社。
1968年12月,南沙河人民公社辖46个生产大队。
1984年,46个生产大队改建为46个行政村。
1987年,南沙河镇划分为6个办事处,辖47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共有182个村民小组。其中,南沙河办事处辖南街(南沙河南街)、北街(北街、辛庄)、上徐、崔庄、南高庄、魏村、前辛章、后辛章8个行政村;王开办事处辖王开一、王开二、王开三、小王开(小王开、孙庄)、十里铺一(官路口、十里铺)、十里铺二(十里铺)、刘屯、张场、七里堡(前七里堡、后七里堡、田岗)、北池、时苗铺(南池)11个行政村;仓沟办事处辖后仓沟、中仓沟、前仓沟、后小庄、前房村、后房村、南岗(南岗、东南岗)7个行政村;朱庄办事处辖朱庄、陡铺、上营、东魏庄、于泉、北古石、南王铺、北王铺(北王铺、关路口)8个行政村;古石办事处辖古石一(南古石、家道)、古石二(南古石)、古石三(南古石)、古石四(南古石)、杨杭、西古石、河汇、新营8个行政村;冯庄办事处辖冯庄东(刘杭、冯庄)、冯庄中(冯庄)、冯庄西(冯庄)、彭王楼(彭庄、王楼)、下徐5个行政村。(括号内为自然村)
1996年春,从王开办事处分离出七里堡、小王开、十里铺一、十里铺二、刘屯、张场6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增设十里铺办事处。至此南沙河镇有7个办事处。
2001年6月,滕州市区划调整,王开一、王开二、王开三、小王开、十里铺一、十里铺二、张场、刘屯、七里堡9个村划归善南街道。
2002年5月,撤销王开办事处,成立房村办事处,将原属王开办事处的北池、南池两个村及仓沟办事处的前房、后房两个村划归房村办事处,其他行政村不变。至此,南沙河镇辖6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
2006年,朱庄办事处更名为上营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南沙河镇辖3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沙河镇位于山东省南部,滕州市区以南,北与善南街道接壤,南与官桥镇交界,西与鲍沟镇毗邻,东依罗汉山脉与木石镇相望。镇域地跨东经117°09′52″—117°15′14″,北纬34°58′20″—35°03′24″,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7.2公里,总面积46.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南街村,距滕州市区中心约8.3千米。
地形地貌
南沙河镇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主要是丘陵,罗汉山脉连绵南北,境内有大小山头10座,其中9座在南沙河镇与木石镇的交界线上,只有皇城山全部位于境内,最高峰薄山海拔186.8米。山体石灰岩裸露,耕层瘠薄。中部和西部是平坦广阔的冲积平原。
气候
南沙河镇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6.4%。春季回暖快,光照长,气候较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多风易旱;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6℃,1月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21.8℃(1957年1月8日);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0.8℃(1968年6月10日)。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年平均无霜期197天。年平均降水量773.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81.8天,平均降雪日数7天,降水集中于6至9月;最大年降水量1245毫米(1957年),最小303毫米(2002年)。年平均气压1007.1百帕。年平均日照时数2383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风速2.8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2%。
水文
地表水
南沙河镇境内有郭河、小苏河2条主要河流,均为季节性坡水河流。郭河(旧名漷河)源于山亭区水泉镇长城村东北一带,自东沙河镇向西南流经南沙河镇北缘,为南沙河镇与龙泉街道、善南街道的分界线,境内长9850米;郭河在房村分流,一支绕后辛章向西,一支绕后辛章向南。小苏河发源于镇域东部罗汉山脉孤山顶部,流经朱庄、仓沟、冯庄3个办事处,主流在境内长约6120米,从冯庄村东进入官桥镇,流入南四湖。
境内有小二型水库1座,为北古石水库,位于北古石村东北,是将小苏河截流而成,坝长100米,坝高5.8米,控制流域面积1.9平方公里,可自流灌溉土地35公顷。塘坝有古石二塘坝、河汇一塘坝、河汇二塘坝、河汇三塘坝、朱庄塘坝、南王塘坝、于泉塘坝和北王塘坝。
地下水
南沙河镇境内的地下水按含水层可分为三大片。西部南沙河办事处为滕西平原孔隙区,属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深8—25米,正常年景水层离地面5米,水质属于碳酸盐型,符合饮用水标准。中东部地区仓沟、冯庄办事处地下水深1—5米,受地质粘土影响,水位陡涨陡落。东部古石、上营办事处属地下峄山大断层,地下水深7.5—260米,地下水矿物质多,水质好;汛期有的井水(如北王村)自动冒出,有时长达一月。
土壤
南沙河镇境内土壤分为潮土、褐土、砂礓黑土三大类。潮土主要为河潮土,面积1579.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6%,主要分布在北街、南街、前辛章、后辛章、魏村、上徐、前房、后房、中仓、前仓村西郭河流域。褐土面积245.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6%,主要分布在前仓、中仓、后仓、南岗村一带。砂礓黑土面积2852.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98%,主要分布在枣滕公路以东、下徐村东、冯庄东南等地。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沙河镇是典型的老旱区,水资源缺乏。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人工储水,有水库1座(北古石水库),总库容14.5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2万立方米;有塘坝9座,总容量28.7万立方米,其中古石二塘坝容量2万立方米,河汇一、二、三塘坝容量13万立方米,朱庄塘坝容量2万立方米,南王塘坝容量7万立方米,于泉塘坝容量3万立方米,北王铺塘坝容量1.7万立方米;京台高速公路沿线有蓄水坑12个,总容量141.67万立方米。
南沙河镇地形复杂,地下水贫富分明。分布于镇域西部南沙河办事处的滕西平原孔隙区地下水源较为丰富;中东部地区仓沟、冯庄办事处由于受东部峄山断层影响,地下水源奇缺;东部古石、上营办事处地下水源属丰水区贫困带。
矿产资源
南沙河镇粘土资源丰富,大部分为金黄色砂质粘土,仓沟东部0.25米耕作层以下为黑色水稻土,东魏村、北王村、南古石村的山坡上红粘土蓄量21.9万吨。
河沙分布在郭河南支及沿岸一带,河床宽50至70米,长2.75公里,沙层平均厚度0.65米。河沙含长石晶体,凝固力强,为优质河沙。截至21世纪初,大部分河段沙资源已祜竭。
镇域东部的罗汉山脉石灰岩储量丰富,石质坚柔,主要分布在上营、古石村一带,估算储量3.12亿立方米。从北古石村至南古石一村为山石资源可采区,从北王铺到东魏村为限采区。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南沙河镇总户数12537户,总人口49858人,其中乡村劳动力27428人,城镇人口2239人;男性人口25931人,女性人口23927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8935人,18—35岁14445人,35—60岁17805人,60岁以上8673人。2013年出生628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6.55:100;死亡人口281人;迁入113人,迁出156人。
2017年,人口48265人。
民族
南沙河镇为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多为改革开放后因婚姻、工作关系迁入。截至2006年10月,南沙河镇共有5个少数民族,共40人。其中回族31人,多分布于仓沟村;此外还有土族4人,哈尼族3人,彝族2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南沙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30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55万元,比2012年增长4.90%;一般预算支出1.0363亿元,比2012年增加2.6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70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88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5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55元,比2012年增长15.87%。
第一产业
2013年,南沙河镇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
农业
20世纪50年代,境内主要种植小麦、高粱、地瓜、大豆、黄烟等作物,引进玉米。70年代,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高粱、黄烟大幅减少。80年代后推广蔬菜大棚,出现了蔬菜专业村。1996年起,南池村开始种植香菇,后逐渐发展成为千亩香菇基地。到21世纪初,境内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地瓜、大豆为主,油料作物花生为主,经济作物棉花为主,食用菌以香菇为主;建成了以南池、后房村为中心的千亩农业科技示范园。2006年实现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2010年,南沙河镇食用菌总产量2.2万吨,种植户人均纯收入3万余元。2011年,全镇有2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1500亩,入社会员1200余人,实现食用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4年,南沙河镇工厂化立体种植食用菌示范园投入使用。
2013年,南沙河镇有家庭农场7个;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589亩;农业总产值2.7191亿元,比2012年增长9.70%。
林果业
南沙河镇境内主要绿化树种有杨树泡桐法桐侧柏国槐雪松女贞冬青红叶石楠、塔柏、木槿等,经济树种有苹果树梨树核桃树桃树山楂树枣树猕猴桃树樱桃树丁香树红豆杉等。
民国初年,南沙河境内有林地约28.7公顷,东部山区均为荒山秃岭。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对荒山、荒滩和路旁进行绿化,集体栽植果树。1973年成立林果站。1982年起开展路、沟、渠农田林网化建设。1984年后实施荒山、荒滩承包。80年代发展山楂树、苹果树和桃树种植。1991年大规模实施农田林网和山区绿化建设工作。1996年启动淮防林工程。2000年后,果树栽植逐渐多样化。2012年,南沙河镇提出“城镇园林化、山区林果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目标。2014年规划“一园、两线、三山”绿化格局(“一园”即南池村1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含特色果品区、彩叶苗木区、林果栽培区、百果采摘园、市民菜园等近20个特色园区;“两线”即济枣路、京台高速2条道路的绿化带提升工程;“三山”即营皇城山、北王虎山、古石四笃山3处山体绿化)。2015年,南沙河镇在北池村、南池村建设生态林场、休闲农场和特色果园;全镇荒山绿化面积达到4000亩。
畜牧业
南沙河镇境内养殖的牲畜以猪、牛、羊、兔为主,家禽多为鸡、鸭、鹅等。1949年境内有牲畜1218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队集体养殖猪、牛。1975年后鼓励规模化养鸡。80年代出现养猪、养兔、养鸡专业户。90年代建起养牛场。2003年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实现“一畜一耳标”。到2012年,南沙河镇有大型养殖基地2个,规模化养殖场9个,有后辛章肉牛、前房肉鸭、于泉肉鸡、朱庄、北池和南池的生猪、上徐奶牛和种鸡繁育等养殖专业村1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2家,养殖专业户621户;畜禽出栏量500余万头(只),年销售收入1.7亿元,年创利润4600余万元;畜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第二产业
20世纪50至70年代年代,南沙河公社和各大队成立有建筑队、砖瓦厂、窑厂、造纸厂、石料厂、焦厂、被服厂、制药厂、水泥制品厂等社队企业,工业和建筑业作为副业和多种经营的形式存在。1976年,南沙河工业起步。1981年起实行镇办、村办、联办、个体四个层次企业“四轮同时转”政策。1986年镇办工业企业完成“三包一改”。到1995年,南沙河镇有四个层次企业1049家,形成食品、化工、建材、家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铝型材、建筑安装八大龙头产业,工业总产值14.5亿元。2000年,镇办企业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北池工业园成立。21世纪初,以益康大道、济枣公路、笃西路为主框架的“金三角”经济发展带基本形成。2005年建立中小企业园。2006年,南沙河镇被列入滕州市经济开发区B区。到2012年,南沙河镇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建安开发五大支柱产业。2013年,南沙河镇有工业企业22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9.8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16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7.2276亿元。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6.2866亿元。
第三产业
新中国成立前,南沙河境内有南沙河、冯庄、古石3个集市;有私营商户86家,从业人数238人。1952年,滕县供销社第十一区南沙河供销点成立。1964年个体私营商业被取缔,供销社、代销店成为南沙河公社商业经济的主体。1979年后私营商业和集市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年增设后仓沟、陡铺2个集市。2000年增设前辛章集市。截至2006年,南沙河镇境内有古会2个,其中冯庄会在农历正月十二、正月十五、三月十一、十月十一举行,上营会在农历三月初六举行;有集市6个。
2013年,南沙河镇有14家企业具有自营出口权,进出口总额4692万美元,其中出口额4435万美元,进口额257万美元,出口总量位居滕州市镇街首位。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6537亿元。
交通
公路
京台高速公路(G3)自北池村东北入境,向南至杨坑村西南出境,境内长约9公里,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时,后仓沟村东北设有滕州服务区,在上下徐村东设有滕州南立交和滕州南收费站。枣木高速公路(S83)东南自河汇村东南山口入境,西至高速公路终点滕州南收费站,境内长约2.85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时。省道345线(枣庄—济宁)在河汇村东南山口入境,向西北经西古石村、新营村、南池村,至郭河大桥出境,境内长约8.2公里,路面宽24米,双向4车道。益康大道(滕州—官桥)为贯穿南沙河镇南北的干线公路,笃西路(笃山口—西岗)为高速公路滕州南出口与益康大道的连接线。截至2013年,南沙河镇通车总里程129公里,村庄主次道路硬化率达100%。
铁路
京沪铁路自辛庄西北郭河大桥入境,向西南至笃西路铁路桥北出境,大体为南沙河镇与鲍沟镇的界线;在崔庄西南再次入境,至冯西村西南出境。境内长约3.22千米。北街村西设有南沙河站,建于1911年,为四等站,距北京站721公里,距上海站742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07年,基督教徒在后仓沟开办孤儿院,开展幼儿教育;1912年在孤儿院中开设小学;1934年,仓沟教会小学设戴帽初中班1个。到1935年,境内有小学6所,学生600余人。1938年滕县沦陷后小学停办。1940年起小学逐渐恢复。1949年冬,各村办起“冬学”,组织农民学习文化。1952年起开办扫盲班。1957年创办民办初中班。1958—1961年各村办起托儿所。1960年,滕县第十二中学在北街村成立。1976年成立南沙河公社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77年后,多个村陆续开办幼儿园。1978年有小学36所,此后逐渐调整减少。1982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85年,魏村联中迁址更名为南沙河中学。1989年,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改为成人教育中心校。1991年成立王开中学。1997年,滕县十二中更名为南沙河镇中心中学。截至2006年,南沙河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儿童688人;有小学13所,在校学生3217人;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1440人;有成教学校1所。在2015年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南沙河镇中小学教育位列滕州市21个镇街第二名。
科技事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沙河镇开始实施专利带动战略和“专利工程”,1997年被山东省专利局命名为“山东专利镇”。截至2015年,南沙河镇有15家企业与中国医科院、北京化工大学等20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院士泰山学者等人才56人,有2家院士工作站,5家省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各1家;全镇专利总数达到235项;4家企业参与制定89项国家标准。
文化事业
1952年,南沙河区建立文化站。1966年成立公社广播放大站。1975年成立公社电影队。1979年建成公社影剧院。1985年开始创办村级文化大院,到1993年有文化大院38个。截至2006年,南沙河镇有文化个体户80多户,演出团体4个,文体广场5个。1986—1995年间举办了9届农民文化艺术节。1994年建成有线电视站。2015年,南沙河镇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广场舞培训、“书香校园”等活动,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广场舞队伍,实现健身广场、农家书屋全覆盖,20个村建设了文化大院,9所中小学80余个班级全部配备“爱心书橱”和图书。
医疗卫生
1951年,北街村开办一家私人诊所。1955年,南沙河、王开、北古石成立联合诊所。1956年成立南沙河卫生所,1960年改为卫生院。1973年,46个大队建立了合作医疗卫生室。1998年,各村级卫生室联合成立16个中心卫生所,实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设立于1959年的南沙河卫生院眼科在周边地区较有名气,求医者遍及省内外,1999年卫生所建立分院和眼病专科,2001年成立滕州市白内障防治中心。2005年南沙河镇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新卫生院投入使用。2013年,南沙河镇卫生院门诊接诊53838人次,住院3070人次,年开展各类手术2000余台。2014年,卫生院有职工64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7人。2014年上半年,医保受益群众30784人次,累计报销医药费512万元。
镇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农户住房多为土墙结构的草屋,少数为瓦房。20世纪70年代后,砖瓦结构住房逐渐增多。1983年,南沙河公社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1995年编制了小城镇建设规划。1999年启动镇驻地商贸房建设。2011年,南沙河镇纳入滕州市城区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一城四社区”(“一城”即把镇驻地建设成南城区,“四社区”即整合16个村建设南街社区、古石社区、辛章社区、房村社区4处农村社区)。2013年,南沙河镇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城市供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实现全覆盖。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南沙河镇境内有古遗址16处。冯庄村有一处汉代古遗址,西古石村村西50米有一处汉代古遗址,北街村北100米处有一处汉代古遗址,南岗村东南60米有西周、东周古遗址,南岗村南250米处有一处汉代古遗址,中仓沟村北有唐、宋古遗址,北王村东首有一处大汶口古遗址,陡铺村西北50米有西周、东周古遗址,陡铺村西南50米有汉、唐古遗址,北古石村西有西周、东周古遗址,东魏村东、 西各有一处汉代古遗址,崔庄村西北处有一汉代古遗址,后辛章村北50米有一汉代古遗址,后小庄村西50米处有一东周时期古遗址,上徐村西北古遗址含西周、东周、汉三个朝代。
境内有古墓葬4处,即鲁庄王陵和北街村、 南岗村、后小庄村的汉代墓葬。
民间艺术
新中国成立前,下徐村、崔庄村有梆子剧团。“文革”以前,高跷、舞狮、龙灯、竹马、黑驴、旱船等民间游艺队伍村村都有,“文革”后未延续下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街村、七里堡村有说书艺人在周边地区赶大集演出。高庄村高家和后小庄王家的扎纸技艺、上营村孔家的石雕技艺在周边较有名气。前辛章村有传承三百多年的草编技艺,编制各种用具和工艺品,成立了草编工艺礼品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外。
风景名胜
皇城山风景区
皇城山位于南沙河镇上营村东北,古称“狐骀山”、“狐台山”、“目台山”、“狐山”、“湖山”、“壶山”。明鲁庄王陵位于皇城山南麓,系第四代鲁王朱阳铸及其正妃张氏墓葬,民间俗称“皇姑坟”。陵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口在山坡中下部,甬道紧接墓道向山中开凿,甬道末端为两个墓室,置有主人的棺椁和随葬品。墓外有一周陵墙,前在山下平地处为青砖所砌,后在山上为块石所垒,现仅存山上垒石,东西绵延向南半围千百米,该陵城即所谓的“皇城”真正来历。“皇城”南有午门,有东、西门,山西麓西门外三里原有祭祀之用的三官庙,庙东南数十步有守军校尉驻地“狐山营”。“狐山营”因为出于山坡高地,逐渐演变呼之“上营”。
经过开发,上营村成为包含皇城山文化、山区林果开发、山区生态养殖、民俗文化的农家乐旅游基地,游人可以在此赏风景,品野味,观王陵。
著名人物
朱阳铸(1448—1523),第四代鲁王,惠王嫡长子。成化十二年(1476)袭封,在位四十七年,于嘉靖二年(1523年)病逝,享年七十七岁,谥庄王,葬于滕县湖山(今南沙河镇上营村皇城山)。著《尊德堂稿》等。
杨斯德(1921— ),曾用名杨润南,杨杭村人。1938年参加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苏鲁支队政治部敌工股股长兼特务第二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六团政治处敌工股股长兼中共赣榆县委敌工部部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敌工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科科长,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前方政治部联络部部长。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民联部部长。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一〇〇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空军师政治委员,总政治部敌工部敌工处处长,联络部副部长兼广州联络局局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4年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任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1985年任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1998年离休。
王希玲(1944— ),女,祖籍南沙河北街村,出生于上海,豫剧常派弟子,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郑州市政协副主席、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是文化部命名的尖子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代表作有《风流才子》、《巧配鸳鸯》、《胭脂》、《情断状元楼》、《春秋出个姜小白》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9:10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