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愿
唐代禅僧
普愿(748—834),俗姓王,河南新郑人。唐至德二年(757)在密县出家,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来嗣法南岳系怀让门下马祖道一,成为著名的禅宗大师。德宗贞元十一年(795),普愿隐居池州南泉院,三十年未曾下山,世称南泉禅师、王老师。普愿能诗文,还善于说警语以启悟后学,受他教益的高僧居士很多。大和八年(834),普愿在南泉院坐化,《全唐诗续拾》收录他的偈诗一首。
人物生平
普愿,唐代禅僧。马祖道一弟子。据《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八等载,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十岁时依大隗山大慧禅师,三十岁就嵩山会善寺暠律师受具足戒。先研习法砺律师所创的相部律宗,后听讲《楞伽》、《华严》等经典,并通达《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玄义。又参谒江西马祖道一,顿然忘筌,得自由解脱。贞元十一年(795),于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南泉山建立禅宇,开山垦荒、种田牧牛,自给自足,三十年足不下山。世称“南泉普愿”。大和初(827),应僧俗大众坚请而下山,自此学徒云集,不下数百。与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合称为马祖道一门下“三大士”。法嗣十七人,著名的有赵州从谂、子湖利踪、长沙景岑、白马昙照等。其禅学特重“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主张“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强调万物平等一如,立处即真。认为,“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邪?”故在风格上表现为自然任运、潇洒不羁。曾面对庭前牡丹花说:“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意为尚未悟道者见花如在梦境,悟道者则与花融为一体,不分彼此。道一与门下“三大士”赏月时,问:“正恁么时如何?”普愿拂袖便行,道一评论说:“唯有普愿独超物外。”意为其未将人和月作对立看待,故无一丝挂碍,无任何造作。有《南泉普愿禅师语录》一卷存世。
参考资料
禅宗大师普愿.宣城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0-10-13 17:1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