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交通,
南海是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印度的海上通道。
历史沿革
据《汉书·地理志》,由日南边塞(出海口在今越南岘港)或徐闻、合浦出发,沿印支半岛南下,船行五月,到都元国(今越南南圻一带),全程一千零六十海里;船再行四月,到邑卢没国(今泰国华富里),全程八百四十海里,再船行二十余日,到谌离国(指暹罗古都佛统),全程约一百余海里。由谌离国舍舟登陆,横越中南半岛,步行十余日,到夫甘都卢国(今缅甸蒲甘地区,与下缅甸直来人居地,包括萨尔温江入海处和仰光一带),全程三百公里。再船行二月余,到黄支国(今印度东岸建志补罗,出海口为马德拉斯),全程一千七百二十八海里。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Sihadvipa,意为狮子洲,今斯里兰卡)。汉使至此乃循原路而归。
王莽辅政时,黄支国遣使至中国赠生犀牛,该国使臣自黄支出发,船行八月,到达皮宗(即今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一带),全程一千七百海里;再船行二月,经新加坡、西贡,到日南、象林界(越南岘港),全程一千七百海里。
由此可见,日南道又分南、北两线。北线自日南、徐闻或合浦,船行经都元、邑卢没、谌离后,舍舟登陆,步行至夫甘都卢,再乘船至黄支,汉使南下多循此线;南线则由黄支经皮宗至日南,黄支使臣北上即循此线。
汉使南行皆由“蛮夷贾船,转送致之”,自日南至谌离,乘坐暹罗湾或印度支那半岛南部船只,船形狭长如龙舟,以人力划桨前进,只能在近岸的浅海而不宜作远洋航行,平均日行七海里。自谌离横越半岛以后,改乘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船只,船体高大,利用季候风扬帆,每日平均能行二十八海里。黄支国使臣至皮宗所乘亦此种船,只是到苏门答腊后要等待半年转换一次的季候风,故实际所需时间也仅两月,同皮宗至日南一样,日速二十八海里。 《汉书·地理志》还载黄支国“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所产明珠、璧琉璃、奇石等,自汉武帝以来,源源流入中国;中国的特产也通过馈赠、贸易,不断输往上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