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绪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
蓬莱区北沟镇南王绪村南。遗址北侧为民居,西邻耕地,东为天然河沟,南邻206国道,其上为果园。
历史沿革
从新中国成立前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遗址北侧和西侧因取土、盖房、修路曾遭到部分破坏。
1983年,蓬莱县文物部门对南王绪遗址现状、文化内涵整理归档,并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
1989年,由于军事需要,在遗址内挖一条电缆沟,对电缆沟回填后,将遗址北断崖用砖砌起了挡墙。
遗址特点
南王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北长110米,东西宽80米,面积8800平方米。遗址共分五层:一层为耕土层,二层到四层为文化层,五层为生土层。该遗址原始文化堆积层厚0.3~3.2米,文化层厚度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遗址东、北、西三侧均为断崖,从北断面可见二层文化层含有红烧土块堆积、陶片、炭粒;三层文化层含有红烧土块堆积,共有三小层;四层文化层有两个柱洞和灶坑,灶坑里布满红烧土块,四层还有三处人骨及人工凿制的洞穴。遗址北侧断面从东往西20米、距地表2.25米处有一石棺墓,可见石砌棺体和人骨。遗址西北角断面可见灰坑及一座宋代砖室残墓。遗址东部多见墓葬和灰坑。西侧断面灰炕中有大量蛤壳、砺壳等遗物。
文物遗存
南王绪遗址曾采集到夹砂灰陶鼎足、器物口沿、红陶片、彩陶片、骨针、石斧、石锛、石网坠、磨棒、束发器、残豆盘、残铜剑等器物标本。
历史文化
南王绪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考古人员及日、美、英、法等国家的学者多次来此考察。从出土文物种类、质地和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遗址大致经历了三次历史变化:第一时期为聚落形成时期,公元前4000年前,人类祖先依据沿海、临山、面河等环境条件,在此居住下来,代表器物有手制夹砂陶器、刃部磨光石斧和长锥状把手;第二时期为聚落发展鼎盛时期,代表器物有彩陶、蘑菇状把手、骨针、束发器等;第三时期为聚落衰败时期,代表器物有短锥状鼎足、舌状鼎足、泥质灰陶等。
文物价值
南王绪遗址中发现的手制夹砂红陶、彩陶、泥质灰陶等,反映了制陶工艺的历史跨度;从刃部磨光石器到通体磨光石器佐证了石器发展史;束发器的发现,证实了新石器时代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水准;戈、剑、豆及宋墓的发现,表明该遗址除新石器时期遗存外,其他遗存也相当丰富,而且遗址中的石棺墓在胶东地区较为罕见;遗址处于马兰黄土发育很好的高台地上,土质密结,易建住处并可防山洪冲刷,其周边环境为先民捕捞打鱼、狩猎、采集野果、火耕提供了极佳条件,其选址也为文物考古调查提供了参考价值。
南王绪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出土文物种类较多,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探索其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中国史前贝丘聚落居住水平以及环太平洋地区贝丘聚落形态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研究中国史前海洋经济形态的产生和演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保护措施
1996年7月,南王绪遗址被
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南王绪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南王绪村南。
乘坐烟台市内公交蓬莱B101路、 蓬莱B102路 、 蓬莱B103路到南王绪(南)站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