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花叶病毒
植物病毒
南瓜花叶病毒 学名Squash mosaic virus
分布
广泛分布在西半球,有一种来自以色列。因为它是种子携带的一类病毒,它可能已经传播到任何从西半球引种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新的地区,除非没有昆虫介体出现,它才有可能不被传播。在中国的陕西和新疆都出现过但没有更详细的报道。
寄主植物
自然寄主仅限于葫芦科,该科的绝大多数植物都易感染南瓜花叶病毒。实验显示,它还可以侵染其它属的植物:苋属植物(Amaranthaceae)、藜科植物(Chenopodiaceae)、水生植物(Hydrophyllaceae)和伞状花科植物(Umbelliferae)。
诊断寄主:
葫芦科瓠果类植物(夏南瓜)。感病严重的植物通常叶片变形、有系统花叶和环状病斑,果实变形。
柑橘类的lanatus (C. Vulgaris)。免疫和在受侵染部位形成坏死病斑。
Cucumis sativus (黄瓜)。系统性的叶脉中空,黄色的叶脉镶边和黄色的斑点。
传播寄主:
葫芦科瓠果类植物。通常使用小甜南瓜或早熟多产的直脖南瓜。
实验寄主:
该类病毒可以被葫芦科瓠果类植物受系统侵染的比例实验鉴定。显然,无局部病斑的寄主已经被应用。但是,早熟黄色夏弯脖南瓜受病毒侵染或通常出现褪绿局部病斑。
株系:
许多株系已经通过寄主反应被区别开来。Freitag (1941,1956)区别了该类病毒,在南瓜中引起严重的水泡,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滨地区。葫芦环斑花叶病毒,在加利福尼亚中部山谷,能够在南瓜上引起环状坏死斑。Lindberg 等(1956)证明后一种病毒是南瓜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它也是一种典型的甜瓜花叶病毒和潜伏性的甜瓜花叶病毒。可以系统侵染柑橘类lanatus的西瓜矮小病毒株系,已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被发现(Nelson, Matejka & McDonald,1965)。1963年,Cohen和Nitzanv在以色列鉴定出一种引起轻微黄色花叶的植物病毒Ecballium elaterium, 该病毒也属于南瓜花叶病毒属病毒。
危害情况
这类病毒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引起南瓜花叶病害,其症状是受侵染的植物可能不出现症状或者出现环斑,严重的出现水泡状斑点,偶尔还有叶片变形和突起,有的出现叶绿素分布不均,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斑驳花叶,有时沿叶脉叶绿素浓度增高,形成深绿色相间带,严重的致叶面呈现凹凸不平,脉皱曲变形。一般新叶症状较老叶不明显。病情严重的,茎蔓和顶叶扭缩,果实染病出现褪绿斑。开花结果后病情趋于加重。
形态特征
植物的易感染阶段和部分
症状
阶段:花期、 结果期 、 幼苗期、生长期
部分:整株植物 叶片 果实和豆夹
形态与组分 :正二十面体,直径30-33nm,有上层(T)、中层(M)和下层(B)3种颗粒。粒子分子量4500000(T)、6100000(M)和6900000(B)。沉降系数57S(T)、95(M)和118(B)。等电点pH4.65。扩散系数 1.31×10-7厘米2/秒。A2606.8(M)和8.05(B)。核酸为单链RNA,含量0-2%(T)、26.8%(M)和34.8%(B),分子量1600000 (M)和2400000(B)。G:A:C:U=22.5: 31.6:16.2:29.5。蛋白质含 量100%(T)、73.2%(M)、62.5%(B)。
传播途径
靠叶甲类昆虫(Diabrotica spp. 和Acalymma spp.)传播,一种coccinellid甲虫和蚱蜢。在可能的时期饥饿的昆虫只需5分钟就可以获得病毒。即便需要,潜伏期最长也不会超过10个小时。接种进入时间少于24个小时。如果时间更短,则病毒不能被检测到。病毒侵入10~15天后可以维持20天左右。接种时间越短更短的保持期。
病毒通常通过Cucurbita moschata,C. Pepo,C. Maxima C. Mixta 和 Cucumis melo的种子传播。商业化和实验性种子生产通常产生大约1%的受感染幼苗,但是最多也可以达到94%。西瓜矮小株系比其它种类的南瓜花叶病毒株系更依赖于种子传播。
检疫与防治
检疫方法
实验寄主范围
SqMV寄主范围有限且不能在鉴别寄主上引起局部斑,这一点常用来区分它与其它葫芦科病毒。
内含体:
SqMV能产生液泡的内含体,该内含体用Azure A染色成红色,用橙色和绿色同时染色成绿色(Christie and Edwardson, 1977)。
血清学
SqMV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已区分出两个SqMV血清组,它们与被感染的葫芦科的范围和症状有一定的关系,也与种子传毒的能力有关。Group I (SqMV-I), 即瓜系,和SqMV的西瓜株系,在瓜类上产生明显的症状而在南瓜和西瓜上则症状轻微。SqMV-I在瓜类上,南瓜上和西瓜上靠种子传毒(Nelson and Knuhtsen, 1973a,b) 。Group II(SqMV-II),南瓜株系,在南瓜上产生明显的症状而在瓜类上则症状轻微。Group II不侵染西瓜。该组中靠种子传毒的很有限。
从菌株鉴定来看,血清学比症候学更可靠,因为瓜类和南瓜用任一菌株接种,其症状一样。然这些菌株可通过免疫扩散试验中刺激物的生成来区分。假若血清是用来对抗降解粒子的话,该病毒可能会被SDS免疫扩散技术探测到 (Purcifull et al., 1981, 1988)。特定的抗体(碘125)是用来区分种子的品质和SqMV (15-25%)的侵染。
DAS-ELISA
敏度变化为5 to 20 ng, 是大量叶样常规检测和标定种子份额的适当方法(Franken et al., 1990; Lange et al., 1983, 1989; Nolan and Campbell, 1984)。该方法能从100多粒健康的种子中将1粒侵染的种子鉴别出来。比较多的种子比叶片 更能产生阳性反应。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单粒种子的污染的种皮或纸层能与ELISA反应,但并不引起幼苗感染(Alvarez and Campbell, 1978)。一个两步策略已被提议去精确测定种子的传毒效率:首先对50-100粒可能带毒种子做ELISA检测,然后将阳性反应的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后或者在接种10天后进行ELISA检测,或者3星期以后进行症状观察。
电子显微技术
病毒粒子存在于寄主植物的任何部分。粒子球形,直径28-30 nm,侧面有角。空粒子也能看到,免疫吸附电子显微镜法已做为一种快速检测病毒方法开始使用,尽管该方法不能用于大量样品的检测,但它绝对能够从1000粒健康种子中将1粒感病种子区分出来(Lange et al., 1983; Zheng et al., 1984)。
防治方法
(1) 从无病株留种子,防止种子传毒。
(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蚜虫、叶甲等。
(3) 商品种子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水洗后播种。
一种防治南瓜花叶病的药剂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 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注意:由于南瓜花叶病毒是种子带毒的,当葫芦科植物被用来当其它病毒的寄主时,要谨防南瓜花叶病毒的干扰。将该病毒与其它两种通常发生在葫芦科植物上的病毒区别开来时很容易的:黄瓜花叶病毒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包括心叶烟和豇豆)和蚜虫传播;西瓜花叶病毒具有弯曲的纤维状颗粒,而且也是蚜虫传播。南瓜花叶病毒可以用来自受感染植株的粗提汁液进行凝胶扩散血清学测试方法简便快速地识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7:46
目录
概述
分布
寄主植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