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棒
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
南蛇棒(学名:Amorphophallus dunnii Tutcher)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扁球形,顶部扁平,密生分枝肉质根;鳞叶多数,呈线形且膜质,叶柄干时绿白色,饰以暗绿色小块斑点;肉穗花序,具短梗或否,附属器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绿色或黄白色,花药无柄,圆柱形;浆果蓝色;种子黑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南蛇棒块茎扁球形,厚2-8厘米,直径4.5-13厘米,顶部扁平,几不下凹,密生分枝肉质根。鳞叶多数,线形,膜质,内面的长10厘米,宽1厘米。叶柄长50-90厘米,粗1厘米,干时绿白色,饰以暗绿色小块斑点。叶片3全裂,裂片离基10厘米以上2次分叉,小裂片互生,基生小裂片椭圆形,长7-8厘米,宽31-4厘米,先端骤狭渐尖,基部楔形,一侧稍下延;顶生2个小裂片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锐尖,基部楔形,一侧下延,长14-18厘米,宽3-6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其下两小裂片外侧极下延,下延部分联合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翅,侧脉弧曲上升,集合脉距叶缘3-8毫米。
花序柄长23-60厘米,颜色同叶柄。佛焰苞绿色、浅绿白色,干时膜质,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2-26厘米,宽14厘米,下部席卷,上部舟状展开,内面基部紫色,余黄绿色。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长8-19厘米,具短梗或否,雌花序长1.5-3厘米,粗1-3厘米,基部稍狭,雄花序长1.4-4.5厘米,粗1-3厘米;附属器长圆锥形或纺锤形,绿色,黄白色,长4.5-14厘米,中下部粗1.5-6厘米,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圆。花药无柄,圆柱形,长1毫米;子房倒卵形,长1-2.5毫米,先端渐狭为长0.3-0.5毫米的花柱,柱头盘状,微2-3-4一浅裂。浆果蓝色,种子黑色。
近种区别
南蛇棒与滇磨芋(学名:Amorphophallus yunnanensis)的区别为:南蛇棒肉穗花序长为佛焰苞长的3/4,附属器长4.5-14厘米;滇磨芋肉穗花序为佛焰苞长的1/3-1/2,附属器长仅3.8-5厘米,粗1.2-2.3厘米。
生长环境
南蛇棒喜生于海拔200(220)-800(2000)米的山坡密林下、河谷疏林、路旁疏林中或密林中及荒地。
分布范围
南蛇棒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南、广西、广东及沿海岛屿、云南东南部(金平、河口、绿春)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南蛇棒的药用部位为块茎,其味辛,性平,有毒,具有消肿散结,解毒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肿瘤,颈淋巴结结核,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状。
壮医:通龙路、散结肿;外用勒爷顽瓦(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观赏价值
南蛇棒具有艳丽的果实或奇特的果形,在园林中可配置于林缘的路边、花坛、花境或盆栽以供观赏。
参考资料
南蛇棒.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2:3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