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港,
杭州湾水系河道,位置上海市
奉贤区东部,原河口位于奉城城区南门,故名。其流程是北起奉城东街
浦南运河,南入杭州湾,全长8152米。与浦南运河、
人民塘随塘河、
团结塘随塘河等东西向河道相交。河底高程-0.50米,底宽10米,边坡1:2.5。
干流概况
南门港,其流程是北起
奉城镇东接
浦南运河,南入
杭州湾,全长8152米。南口段团结塘上建有节制闸,是奉贤县东部地区排涝入海两大口门之一。河底高程0米,河底宽10米,边坡比1:2.5。其中,北段奉贤境内奉城南门至人民塘随塘河长5.20公里,开挖于1954年1月。南段燎原南门港,北起于人民塘,南至团结塘,长1.95公里,开挖于1974年。
水文特征
历史上由于古海塘以略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奉贤全境,而将全区河网分划成为“塘内”(即全区3个地形区中的“塘内地区”、“西部低洼区”)、“塘外”(即3个地形区中的“夹塘地区”)二级水系,水文特征不尽相同。
塘内地区在并港建闸大包围控制格局形成之前,县内通黄浦江河道口门敞开,内河常水位年平均一般为2.10~2.20米,内河水位升、降变化,系由天气(降水或干旱)、黄浦江潮汐活动、上游洪水下泄等自然因素的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所致,无法进行人为调控。靠近黄浦江的河道,其水位变化以受上游洪水下泄和黄浦江潮汐活动的影响较为明显,距黄浦江较偏远的河道,其水位变化以受干旱或强降水等天气因素影响较明显。
1979年,奉贤县按上海市浦东片水利综合治理规划,开始实施并港建闸大包围控制工程。至1988年大包围控制格局形成并渐臻完善。通过通浦与泄海河口水闸工程的引、排、挡、蓄运行,可以人为地调节塘内地区内河水位的升降变化(尤其是对黄浦江潮汐活动、上游洪水下泄的人为工程调控)。因此塘内地区内河水位升降变化,主要由晴热干旱或持续降水、强降水等天气因素所致。但通过河口水闸的引、排、调蓄,最高水位或最低水位持续时间比大包围控制格局形成前,明显缩短。1989年后,塘内地区内河常水位控制为2.50~2.60米。
根据南桥水位站多年实测资料表明,自1980年以来,奉贤县出现年降水量增大,暴雨、大暴雨频次增多的趋势。因此1989年大包围控制格局形成后,内河最高水位值与1989年前没有明显变化,但最低水位值则从未低于2米高程,比1989年前稳定增高,这是河口闸群工程调节控制的结果。
塘外地区由于南、北皆有海塘阻隔,北无来水通道,南无排泄口门,历史上是一个封闭式的独立水系(通常称为夹塘地区二级水系)。区内河道水位升降变化完全是降水或干旱等天气因素作用所致,无潮汐活动和外来水的因素影响。建国前,由于该区域河道浅小,常见暴雨时一片泽国,干旱时河水枯竭的情景。建国后,几经治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奉城东门港以西的塘外地区,已与塘内地区形成统一水系,其水文特征与塘内地区基本相同。
据《奉贤县志》,南门港水位(以奉城水闸观测资料为代表),最高水位4.2米,出现日期是1963年9月13日;最低水位1米,出现日期是1967年3月19日。入海口杭州湾潮水位(以盐场南门水闸临时高潮位观测站资料为代表)最高水位5.95米,出现于1974年8月20日。
主要支流
东门港,位于奉城镇东,北南走向,北起东城河,南至人民随塘河,河长5.0公里,建国后,1956年11月疏浚。
奉城城河,位于奉城镇,环城,北起浦南运河,东至奉城镇城东,河长2.50公里,建国后,于1957年12月疏浚,1998年1月再次疏浚。
浦南运河(1994年前称浦东运河),系建国后分多期(次)开挖合成的东西向骨干河道。位于县域南北境的中部,横贯奉贤区东西向的全部。西起奉(贤)金(山)界河龙泉港,东至县境东陲大泐港北口。流程历庄行、南桥、江海、光明、青村、奉城、洪庙、四团、平安、邵厂9个建制镇境域,连接庄行、县城、青村、奉城、洪庙等主要城镇,串汇全县16条纵向市、县级河道中的15条。全长40公里。从1958年首次开挖至1977年终全线贯通,前后经历19年,开挖土方近900万立方米。
人民塘随塘河,东西向的县级河道。系1955~1960年分段兴筑人民塘时,为供筑塘取土而设计开挖,各段首尾相接通成一河。奉贤段河西口原来位于今柘林镇夹路村东南的西湾路底。1960年冬人民塘随塘河通河终成时,除有旧焦墩港、旧南门港汇入外,无其他河道交越或汇入。因西湾路底至金汇港的随塘河段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填平,故第二次全县水资源普查时,定人民塘随塘河为西口起金汇港东岸。东行,先后汇星火南北河、青年河、焦墩港、越南门港,汇东门港、洪庙港、三团港又东越中港,汇大泐港,终于奉南界。奉贤段长度为23565米。
团结塘随塘河,西起西湾路底,东终浦东新区,全长24公里。系1973年工2月至次年3月筑团结塘时取土而成,因
中港出海河两岸南北向撑塘隔阻,东西全线不相通。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南门港,前身为奉城里护塘外的历史小河道新排路港(也有写作新白路港)。古道北口在奉城南门里护塘脚下(有过塘涵管通于城濠),南终于“公司护塘”圩沟(今第三段人民塘随塘河的前身)。建国后,于1954年10月全线疏浚,工程历时一月,投用劳力3.54万工日,挖土方13.21万立方米。1972年冬再次全线疏浚,使河道达到河底高程0米,底宽3米,边坡1:2的断面,并正式更名为南门港。仍为乡村河道。
1977年,市属燎原农场在其境内开挖北起人民塘随塘河,南至团结塘随塘河的场内河道,也叫“南门港”。但是河与奉城南门港不在一条轴线上,其北口位于奉城南门港南口之东约60多米处。为防燎原农场南门港水(其含盐量相对较高),在奉城南门港南口筑一土坝,以阻碱水进入。这样,奉城南门港的贯通能力下降。
1984年冬,拓浚整治南门港,列为县办工程,由奉城乡负责组织施工。将北口由原址东移100米许,打通里护塘,将河段北伸至奉城城河,汇浦南运河,南直入人民塘随塘河,与燎原农场南门港北口相对,工程长度6200米。其时农村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用、组织劳动力上工较难。但奉城乡党委、政府深人动员、缜密筹划、精心组织,确保河道施工投劳用工。终使工程按计划于1985年1月竣工,完成设计土方58.34万立方米。河底高程0米,底宽10米,边坡1:2.5。在全县第二次水资源普查中,将奉城南门港与燎原农场南门港统一称为南门港,一并列入县级河道序列。
河道建筑
南门港出海闸(南门港节制闸),曾称燎原水闸,位于燎原农场境内南门港口
团结塘上,原为燎原农场自用自管的场属水闸,但自建成后,长期未正常使用,年久失修,破损严重。1991年,经市农业资金领导小组批准,列入奉贤县东南片夹塘地区治理改造项目,由县水利局负责组织修复。1991年12月10日开工,次年5月25日完成。计有:拆除原闸门,重新制作、安装平面钢闸门和检修门;修建启闭机房,检查、修补主体结构;新建管理房、发电机房和水电安装;新建管理区驳岸、围墙、大门、道路及排水设施;内、外引河开挖并筑引河块石护坡等。工程总投资105万元、1992年7月1通过验收,纳入县管水闸。修建后的南门港出海闸仍为单孔,孔径8米,闸首底板高程0米,墙顶高程:外河侧7.41米、内河侧5.50米,设计最大排水流量98立方米/秒。闸门为平面直升式钢闸门,配用25吨绳鼓式启闭机,启闭动力16千瓦电动机1台。经市有关主管部门协调,南门港节制闸修复后,由燎原农场移交给奉贤县水利局统一管理和运行调度,列为县管水闸之一。
2020年3月奉贤南门港水闸改造工程启动,2022年12月竣工。奉贤南门港水闸改造工程项目为水利类改建项目。项目总投资 12855.19 万元,位于奉贤区海湾镇团结塘河与南门港交界处南门港出海口,毗邻上海海湾森林公园。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拆除老水闸一座,改造为三孔 24m(6m+12m+6m)水闸,新建水闸管理房等。南门港水闸作为区域水资源调控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设施,对于提升奉贤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