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闸民歌,主要流传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南闸民歌在唐朝时就已闻名遐迩。中国民歌研究专家程茹辛确认南闸是江苏民歌基础旋律的发源地。据悉,旧时,这一带连年水患,乡民过着“半年光汤、半年逃荒”的苦难岁月,众多的民间艺人依靠“唱小调”“排小戏”“说小书”“打花鼓”“荡湖船”“玩麒麟”等表演形式远走他乡糊口谋生,他们把家乡民歌唱出去,又把南腔北调引进来,南闸民歌就有了自己的雏形风格。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文化工作队所教唱的革命历史民歌,加之家乡塾师文人的二度创作,使南闸民歌的音乐和歌词日趋成熟与完善,使南闸乡土民歌形成了较有品位的艺术风格,成了民间艺术品流传下来。
基本特征
民歌类型
按照歌词的起源年代和时代特点探源定论,南闸民歌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民歌,又称祖传民歌,这类民歌无政治色彩,流传久远,具有传统民俗风情,主要反映当地民众的情感生活,粗略统计有300多首。
二是革命历史民歌,形成时间上是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改庆翻身这一时段,已搜集到120多首。主要有夜半悲歌《十二月贫民要翻身》《烟花女十恨》等;抗日战争歌谣《当兵要当新四军》《打日本除汉奸》等;解放战争歌谣《光荣参加担架队》等;援朝歌谣《妈妈放宽心》等;乡土见证《白马湖水白茫茫》等。
三是新民歌,这类民歌主要是1958年新民歌运动(红旗歌谣时期)和后来历次群众文化宣传所创作演唱流行的民歌作品,代表作有《五更学文化》《计划生育十劝歌》《周总理百年回故乡》《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艺术特色
1.南闸民歌独有的地域特色,如《姐儿香儿》《十二只舟船》《西凉月》《姐儿香来姐儿秀》《打条鱼儿三尺三》等,这些都是只有在白马湖北岸的南闸才会形成旋律,形成民歌。
2.南闸民歌也流传多首广角民歌和客地民歌,如《孟姜女》《十二月调情》《杨柳青》《手扶栏杆》等,“面广量大”,一个小小乡镇流行上千首乡土民歌,几乎是各个村庄都有民歌手,有上千人爱唱乡土民歌,这种民歌密度和歌手密度,在中国全国都属罕见。
创作方式
第一,独到的修辞手法。尽管没有经过文人之手的润色,但南闸民歌已经表现出不俗的修辞功力。这些修辞不仅丰富了民歌的表现手法,使其不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且使意象系统更加多元化。
第二,比兴传统的广泛使用。南闸民歌继承了古典文学中比兴寄托的传统,不仅拓宽了比兴手法的使用范围,更加深了民歌这一体裁的表现力度。
表演方式
第一,灵活多变的对唱模式。早期南闸民歌普遍采取独唱,也有少量简易对唱,在对唱方面借鉴了赋体主客问答的特殊模式。
第三,“场上之曲”的综合呈现。南闸民歌吸收了“场上之曲”的核心要素,掺杂戏剧中读白、唱词、对话等基本元素,较大地拓宽舞台表演方式。
代表作品
南闸民歌的代表作品有《姐儿香》《秧歌唱到云头上》《十二只舟船》《排斧号子》《挑担白米下扬州》《洗龙眼》《天干地支报花名》《小姐花园数花名》《抗战送郎十里》《四送小郎》《梁兄十送》《十送郎》《哥是湖水我是鱼》《出门的哥哥好心焦》《虞美人》《小小渔船两头翘》《家有贤妻是个宝》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文化价值
南闸民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生哲理、民俗风情等内容堪称白马湖一带乡村生活及地域文化的缩影,而这些正是南闸民歌独特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南闸民歌作为一个很小地区、很小范围的歌曲品牌,它有着深刻的艺术表现力,以及独特的文化价值。
传承状况
第一,传承人普遍老龄化。南闸民歌传承人老龄化趋势较明显,存在青黄不接的严重隐患,呈现衰落之势。
第二,传承人学历普遍不高。传承仍以中青年歌手为研究对象,初中以内文化水平的有80人,占66%。原本这一文化就存在式微现象,传承得越久,丢失的东西就越多。还面临传统传承方式受到现代教育冲击的棘手问题。
传承人物
金矿,2014年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闸民歌”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被评为省级非遗优秀传承人。共搜集民歌歌谣1000余首,民间曲调130余种,民间故事及民间传说300余篇,民间俗语6000余条,民间歇后语3000余条,民间谚语1000余条,编撰民俗文化相关文字资料300余万字,撰写民俗散文2000余篇,撰写民俗文化论文30余篇,公开出版图书两本,发表民俗文化文学作品100余万字,有20余篇作品先后获国家、江苏省市区多种奖项。成就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闸民歌品牌,他也被江苏省文化厅评定为南闸民歌非遗项目省级主要代表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21年5月24日,江苏省淮安市
淮安区申报的南闸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闸民歌”项目保护单位淮安市淮安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04年,南闸民歌被批准为江苏省级特色文化项目。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卫视、凤凰卫视等重要媒体均有采编和专访,《中国文化报》也有专题报道。
2009年《南闸民歌》艺术专题片在央视国际频道向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这档节目为南闸民歌外宣发扬打下了基础。
2022年11月14日,淮安区文化馆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闸民歌”演唱培训活动。
2023年7月17日,首届大运河流域(江苏段)民歌在淮安市金湖县文化艺术中心金荷大剧院演出,淮安市代表队演唱南闸民歌代表作品《姐儿香》。
参考资料
南闸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