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鼓词又名鼓儿词,是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早期的鼓词因唱腔的尾音多带鼻音哼字,故又名鼓儿哼。 鼓词形式历史悠久。源于唐代的道调,道曲,相传是道教宣传道义的工具。北宋时加上了渔鼓简子,称为道情,南宋时道情中的一支传唱世俗故事,设场卖艺以为谋生手段,过去称此为“俚俗鼓儿词”,这种说唱形式一直在北方流行。相传鼓词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北方传入
南阳,另一说法是于明末清初,由山东郸县艺人张万年将这种俚俗鼓儿词传入南阳。这一支就是
元代道教名师代道教名师邱处机所掌握的龙门全真派,艺人尊称邱处机为邱祖,盖出于此。
群众性 说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广大基层群众接受历史教育、播传的纽带,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往往在农闲和雨天,大家凑钱或凑粮请艺人说书,人们围场而坐,仔细聆听,或躺,或坐,或傍,或靠,或闭目陶醉在剧情之中,直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往往还是不愿离去,缠住艺人再来一段。
说书艺术起源于春秋时期,相传孔子被蔡国扣留,其弟子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老师灌输的知识编成押韵的句子,手持竹板,边击边说,终将老师救回。说书在中原大地渊源流长,且说书艺人在一定时期特定区域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末,因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文艺媒介的不断出现,以及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的冲击,说书这个古老的艺术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在内乡县还有少数地方少数人对这门艺术依然情有独钟,遇到年来节到或婚丧嫁娶时会请这些艺人前去说唱。
说书艺术从春秋时期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基本上是民间的一种草根文化。流传形式往往是师徒口口相传,没有专门学堂来教授,因而艺人往往只知道自己的老师,且行套简单,独人进行,一手敲鼓,一手打云板,随时随地都可以来一段。具体运作往往也很简单,或有钱大户出资请唱,或由一人成头挨家挨户凑钱、凑粮请唱,基本上是以场次给报酬,但也有送场的,比如在某个地方一连演出十天八天的,艺人会在临走前不要报酬,再送一场或一天,以示对当地人的感谢。说书的特点是演出的时间地点随意,不受限止,演出阵容最小,演出内容最丰富,既能讲出前朝历史、古代人物、民间英雄豪杰,又能教给做人的道理,引导百姓辨别善恶,树立正义感,寓教寓乐。2008年3月,“鼓词”被南阳市政府公布为南阳市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