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
临夏市境内的省级森林公园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南部,在大夏河南岸,整体山势呈一字型,形同卧龙而得名,规划面积333.33公顷,是一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省级森林公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南部,范围包括市郊南龙镇的四家咀、南川、尕杨家、单子庄、高邓家5个行政村的部分区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08′55″—103°13′43″,北纬35°31′54″—35°34′31″之间。东起南龙乡四家咀,西至临夏县榆林乡陈家台,南以山脊与临夏县接壤,北至山麓以南干渠为界。公园东西长9千米,南北平均宽1.2千米,规划总面积为333.33公顷。
地质地貌
●地质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地处大夏河下游临夏盆地东端,地质构造处于祁连山与秦岭褶皱带之间,属祁连山褶皱带(秦祁地轴)临夏—临洮向斜盆地内,南跨秦岭褶皱带,北接祁连山褶皱带。公园内岩性出露不全,主要有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全新统岩性表露。其岩性下部为褐红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淡褐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团块及绿色泥灰岩、砾岩等。岩性下部粗,上部细,胶洁疏松,层理不清,按其岩性成分属内陆湖相沉积岩。地表层母质属西北黄土高原西隅的一部分,地表覆盖有较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母质主要为红泥岩、红砂岩风化物母质、局部地区在第四系上更新统岩性的地表面尚有少量黄土母质分布。
●地貌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主要地貌类型为梁峁、台塬、沟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渐次倾斜,海拔 1820—2100米之间,相对高差280米,坡度在10°—35°之间。公园内土壤属于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灰褐土(垆土)类型。
气候条件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度8.1—9.1℃,最热月平均气温19.9—21.4°C,最冷月平均气温-6.4—-5.5℃;≥0℃积温最高达3800℃,持续日数260—270天;≥5℃积温3200—3500℃,≥10℃积温2800—3200℃,持续日数160—180天;≥15°C积温2000℃左右;无霜冻期17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2600—2700小时;年降水量250—300毫米。干旱、冰雹、大暴雨、霜冻为主要气象灾害。
水文特征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紧邻黄河一级支流大夏河。南干渠引大夏河水沿山麓而过,径流量达0.6立方米/秒,公园内饮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即井水、泉水。园内泉眼零星分布于沟坡上,主要有药水泉、神泉、龙泉、药王泉、高邓家泉等。单泉涌水量一般在1升/秒以上。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植被多为人工阔叶林和针叶林,植物主要有雪松、云杉、圆柏、油松、水杉、落叶松、华山松、白桦、杨树、火炬树、槭树、柳树、五角枫、榆树、白榆、刺槐、核桃、梨、山杏、山桃、李子、桑树、四季丁香、柠条、连翘、珍珠梅、丁香、蔷薇、锦带花、沙棘、金银木、花椒、山樱桃等。
动物资源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内动物有黄鹂、杜鹃、啄木鸟、戴胜、雉鸡、喜鹊、麻雀、百灵、苍鹰、野兔、松鼠、黄鼬、青蛙等。
主要景点
修仙洞
修仙洞位于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杨家大沟悬崖峭壁上,洞穴天然形成,洞深数米,洞内供观音菩萨。该洞绝壁凌空,背靠太上老君殿,面对华山寺。
药水殿
药水殿位于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药水泉边。泉上建有简易佛殿,内供药王爷和十世班禅大师画像。
马家窑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遗址是临夏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存。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内四家咀就是马家窑文化的古遗址之一,被列为市级文件保护单位。文化层厚达七米,出土的石制、骨制生产工具和以陶器为主的生活用具。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1996年,甘肃临夏政府在公园内建设了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大门及部分游乐设施。
所获荣誉
1994年,经原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南山森林公园(省级),经营面积1万亩,批准文号为甘林造字(1994)91号。
1995年,经原甘肃省林业厅批准,公园更名为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省级),总面积改为5000亩(333.33公顷),批准文号为甘林造字(1995)008号。
交通路线
交通
临夏市南龙山森林公园境内道路全长约15千米,道路宽度在2.0—6.0米,路面性质有水泥、砂石、土路3种,大部分道路为土路或砂石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4 22:14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