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帽(
mortarboard),本意为托灰板,这一称呼是因为博士帽就像泥瓦匠用来托住砂浆的板子。
有些
历史学家认为博士帽是从
四角帽(一种过去罗马天主教教士、学生和教授常戴的帽子)演变而来。而四角帽可能就是从一般人所戴的皮帽中演变而来。
最早在1311年,
贝加莫宗教会议上由教堂要求佩戴,此后就在教士之间流行开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长袍,寒冷的大厅和透风的建筑使得人们不得不披上长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这些长袍和头巾制作的原料和颜色,由各人的财富和
社会地位而决定。既然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传教士,他们的穿着应与其在
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长袍,用头巾保护他们的头。于是,这种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大学流行的礼服,不但学校
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要穿。
后来,长袍和头巾开始采用较为明亮的色调,不同学位的礼服也逐渐变得有些不同。学士,硕士,博士的礼服样式的差别,主要出头巾上。过了一段时间,头巾不再与长袍相连,单独成了一件物品,人们把它戴在头上。到了十五世纪,帽子开始流行,头巾几乎成了饰物,人们穿它时,把它从头顶顺着脖子往下套,披挂在肩上,向后背垂下来。于是,学校礼帽应运而生。最初的学校礼帽的形状起源于硕士学位的符号,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装饰物。流苏(
tassel)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更精致罢了。
牛津大学最先采用平低方形礼帽(mortarbard,意即
灰泥板),民间则建议学校礼帽应做成学者的一本书那样的形状,这样更能表现它的学术含义,更有
书卷气。
在美国,
哈佛大学率先穿上学校礼服,接着各大学相继使用,但式样与欧洲仍在使用的礼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别。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开会,建立了统一的服装样式,1903年,产生了
美国大学礼服的统一
标准体系,后来,又在1936年和1960年两次进行了修订。因此,美国各大学流行的礼服规格一样,只是在诸如颜色等一些细部略有差别而已。
博士和硕士的长袍士是黑色的,
准学士的长袍为灰色。学士的长袍,尖袖,前面不敞开;硕士的长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长袍,
喇叭袖,胸前
扣子两旁各一道宽5英寸的
天鹅绒贴边,袖子上也横着缝有三道平行的天鹅绒贴边,颜色属黑或别的颜色,它是
学科类别的标志。
最能体现
学位等级的是头巾,其尺寸大小,形状,随学位的不同而不同,学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致。头巾的外层与长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衬里折叠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
普渡大学代表颜色――金色和黑色。天鹅绒贴边的颜色表示
学科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