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头村,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博涌社区,位于虎门镇博涌北部,博涌社区西部,面积约4.5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北为低地,南为大人山,由南向北呈梯级地势。东至人民路,南靠大人山,西与镇口接壤,北至体育路。村落由东向西呈长方形分布。2015年末,博头村户籍人口448人。
历史沿革
明代,属东莞县第七都。
清末,属缺口司。
民国时期,相继属第五区赤龙乡、太平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第六区博涌乡、北栅大乡,虎门人民公社镇博营,博涌生产大队,虎门区博涌乡,东莞市虎门镇博涌管理区,虎门镇博涌行政村、博涌社区。
行政区划
博头村为东莞市虎门镇
博涌社区辖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沿用博涌社区行政区划代码441900121017。
地理环境
博头村位于虎门镇博涌北部,博涌社区西部,面积约4.5平方千米。该村坐落于丘陵地带,北为低地,南为大人山,由南向北呈梯级地势。东至人民路,南靠大人山,西与镇口接壤,北至体育路。村落由东向西呈长方形分布。
人口
2015年末,博头村户籍人口448人,其中男205人,女243人;80岁以上15人,最年长者94岁(女);海外留学人员1人。外来暂住人口1万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6人。
经济
2003年,建成博头市场。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莞草为主,兼种植花生、番薯、木薯、蔬菜及果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村有耕地面积210亩,其中水田140亩,旱地70亩。改革开放后,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业逐渐衰退。
2015年,博头村集体经营的主要行业有制衣、五金、食品、电子等。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村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72年,博头村小学建成。
文体事业
2015年末,博头村有标准篮球场1个,老人活动中心1所。
基础设施
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实行禁海令,村民被迫向内迁移,致很多民众露宿野外。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允许被迫内迁的村民回原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军舰炮击虎门,村民向内地、山间疏散。1973年,博头村第一个篮球场投入使用。1986年,村修建第一条马路:博头路,路宽约12米,由东向西,贯通全村,长约550米。
交通运输
博头村有县道莞太路(人民北路)从村旁经过。1965年,通电,1985年,通电话、通自来水,1998年,通互联网,1990年,村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底。
历史文化
开始仅有几户人家来到此地,在一条南北方向的沙坝头段坡地搭建房屋居住,因之称为坝头。后因坝(ba)是博(bo)的近音,人们逐渐将坝头称为博头。
博头村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无存留。每年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村民自发到博头村榕树头土地庙拜祭。
博头村世居村民有黄、陈、罗等姓,以黄姓为主。
博头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东莞虎门话。
地方特产
博头村传统节庆食品有炸油角、碌堆、糖环、粉片、鹅肠、炒米饼、松糕、茶果仔、艾锅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