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公码头是原位于
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名称来自香港第十二任
香港总督卜力。于
1900年由其前身毕打码头改建而成,曾用作接待嘉宾之用,直至
1925年的
皇后码头启用为止。于1965年被拆,现已重置于赤柱。
卜公码头前身是毕打码头(位于
毕打街尽头),码头于
1900年改建,并由第十二任
港督卜力主持开幕礼,并正式起名为卜公码头(Blake Pier)。早期的卜公码头并没有上盖,在立法局议员的要求下,政府于
1903年加建了临时的草棚盖,但因日久失修,当局于
1909年从
英国引进钢制篷顶,当时全球的钢结构工程科技仍属萌芽阶段,整个钢结构工程的设计、生产和装置均由英国引进,是本港首座在采用低炭钢铁结构件的建筑物[1]。
码头虽于1965年已被拆,但上盖随后转移至摩士四号公园的露天圆形剧场。
[2]2006年末该上盖再次转移至
赤柱美利楼旁,重新装上按原卜公码头样式兴建的新码头,名为赤柱卜公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