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赓(1868—1906年),字虞卿,生于海州直隶州(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武科状元。
人物生平
高中状元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清官廉吏光辉灿烂。卞赓就是这历史长河中一颗闪光夺目的明珠。他出生在同治七年江苏海州中正街的一个垣商家庭。其父卞敦典为人忠厚善良,人称“大善人”,其母骆氏是一位大家闺秀。正因如此,他们的高贵品德使儿子卞赓在成长过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之优良美德。
卞赓少年时期,就怀有报国之志,年轻时,受康梁变法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不断渗透到中国各地情况影响,他思想上确立了忠君报国的观念,致力于习文练武,十五岁考取武弁、十八岁中武举,并在光绪十八年壬辰武科考试中,经会试、复试、殿试,一举夺魁,中头名武状元,敕封为御前带刀侍卫官。
幕僚生涯
卞赓步入仕途以后,由于他忠于朝廷、忠于皇上,认真履行职责,屡建功勋,由四品升为三品。在京畿保卫战中,任京都副都统行走。特别是在慈禧和光绪西狩的路途中,保卫有功,深得慈禧赏识,并把卞赓要在身边伺候她。
由于朝廷极端腐败无能,使忧国忧民的卞赓经常在慈禧面前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特别是镇压义和团一事,在朝对时,卞赓有力地击败了主和派,表现了无私无畏精神。获得外放广东,任务是协助驻广州大将军寿荫治理军政。时间不长,卞赓发现广东社会特别乱,走私贩毒活动猖獗,军政腐败,民不聊生,地方恶霸为所欲为,百姓怨声载道。见此情况,他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势,以惩恶扬善为突破口,除掉罪大恶极的渔霸新罗号。并以大量的犯罪事实,直谏太后,控告她的近亲驻广州大将军寿荫贪赃妄为,慈禧只好下旨把寿荫交宗人府候审。卞赓在治军理政上采取一系列整顿措施,不断地提高了水陆两军的素质。
接受新思想
卞赓在广东的十年里,除了治军理政、打击走私贩毒,有力地维护着广东的社会治安,还帮助当地民众发展了渔业和商贸业,促进了广东地方经济的发展。官位由三品参将升为二品总兵。当时,
孙中山、
黄兴等人创立的革命组织,在广东发展很快,对清王朝的统治,有着极大的威胁作用。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对卞赓的思想影响很大,尤其是与孙中山两次会见以后,卞赓接受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拥护三民主义。朝廷连下三次圣旨要张人骏、张鸣岐督促卞赓对革命党人镇压,卞赓抗旨不尊,慈禧发怒急传卞赓进京治罪。孙中山急电黄兴、胡汉民,劝阻卞赓赴京。至此,卞赓积极支持黄兴、胡汉民等人的革命活动,派遣军事人员,帮助训练革命武装人员,促使了广东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为推翻清王朝提供了一定的军事条件。
轶事典故
第一清官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污盛行的时代,卞赓却不为金钱所动,勤政为民,中状元以后在京九年的时间里,家中从未置过田产,反而卖掉了家中二百亩土地,也没有给家中一两俸银,家属仍居故里,单身赴任。到惠州后,他的薪俸除自己用外,大部分用来接济经济困难的兵丁和百姓,他经手大量的军费,按理说是个肥差,但他从不动用一文,他常说:“粗茶淡饭清贫乐,布衣麻履知足矣”。故广东军民称他为“第一清官”。
解囊相助
宣统元年(1909)春,有一天卞赓带着卫士微服到广州城里私访,只见街上有一少妇,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女孩头上插着草标,少妇哭成泪人,泣诉自己是江西吉安人,因家乡受灾,前些日子夫妻带着女儿到广州谋生,不料丈夫染疾亡故,既无钱归葬丈夫,又无回家盘缠,家中尚有七十多岁的瞎婆无人照应,央求各位施恩,以二十两银子将小女卖掉,以便将亡夫运回老家安葬。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围观者越来越多,可就是无人解囊相助,卞赓看了十分愤慨地说:“一人有难,百人围观,无人相助,这是什么世道,民皆麻木,国何不亡?”便叫卫士将少妇带回营房,卞赓亲自向少妇问明实情后,拿出自己的俸银三十两相赠,还命人写了一封公文交给少妇,要沿途州、县予以关照。母女二人知是卞大人解囊相助,再三叩头谢恩而去,所见官兵,无不佩服。
爱民如子
参将衙门移驻虎门,卞赓率二十营水师镇守虎门。虎门是广州出入珠江口的必经之地,每天过往船只上千艘,虎门水师有一个管带常对出入的船只以检查为名进行敲诈勒索,当地船民称之为“官贼”,卞赓得知情况后,特派马恒銮化装成船民进行暗访。一天马恒銮跟着一只货船从九龙回广州,途经虎门时,只见一条水师的战船拦着上船检查,翻遍船上的每个角落,都不见夹带任何违禁物品,可那位管带就是不放行,还以检查费为名,强行拿走船上十块“龙洋”,并不开任何票据,船主上前与之评理,管带夺过篙子,一篙子把船主打下水,跳上水师的船就开走了。船主好容易才游回船边,爬上船后,满脸鲜血,站在船上跳着骂起来:“官贼猛如虎,天理难容,不得好死!”
马恒銮把所见的情况向卞赓如实回报后,卞赓气得暴跳如雷,第二天就把那个管带降为把总,并责令那个管带退还船主银两,向船主赔礼道歉,负责船主的一切医疗费用。这件事在船民中传开了,广州附近的船民主动捐款,制成一块“爱民如子”的金匾,敲锣打鼓送到了虎门参将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