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姆奇克隧道
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境内铁路隧道
卡姆奇克隧道(乌兹别克语:Qamchiq Tunneli,俄语:тоннель Камчик,英语:Qamchiq Tunnel),别名“甘姆奇克隧道”,工程名“安琶铁路隧道”“库拉米隧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穿越库拉米山,是安格连—帕普铁路的组成部分,也是打通“一带一路”中吉乌铁路通道的关键工程,有“中亚第一长隧”之称。
建设历程
2013年5月24日,卡姆奇克隧道进行考察工作;7月29日,卡姆奇克隧道开工建设;9月5日,卡姆奇克隧道开始进洞施工。
2014年6月27日,卡姆奇克隧道1号斜井掘进到底。
2015年3月26日,卡姆奇克隧道安全洞进口与1号斜井之间实现贯通。
2016年2月25日,卡姆奇克隧道实现全隧贯通;6月22日,卡姆奇克隧道通车运营;7月29日,卡姆奇克隧道竣工验收。
隧道位置
卡姆奇克隧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巴比斯科区域境内,穿越库拉米山。隧道西口位于库伊尼德河谷,距离A373公路约3千米;隧道东口位于萨尼萨拉克萨伊河谷,临近既有乡村公路。途经卡姆奇克隧道的线路为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起讫里程为MK39+155~MK58+355。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隧道参数
卡姆奇克隧道主洞全长19200米,安全隧道长19268.5米,安全隧道与主隧道中心线相距29米,每间隔300米设置一座安全联络横通道。隧道进口海拔1364米,出口海拔1480米,最大埋深约1275米。隧道1号斜井长1532米,2号斜井长3500米,3号斜井长1845米。主隧道平均断面面积54平方米,斜井断面面积56平方米,安全隧道断面面积29平方米。
建设成果
建设难题
卡姆奇克隧道建设过程中,总共需要经过7个不同的地质断层,进行山体爆破时,经常发生岩石爆裂弹射(岩爆)的现象,建设难度大。在隧道建设期间,仅中等强度以上的岩爆就达到了3000多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岩爆使隧道坍塌近2000立方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乃至心理都造成了极大威胁。面对无处不在的隐患,施工单位对岩爆灾害进行会诊,制定专项方案,并与中国国内高校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制定了应对岩爆的方法,并在培训中切实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应变处置能力。在确保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在近10千米的岩爆区间,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岩爆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中国技术攻克了世界级难题。
艰苦的施工环境也是不小的阻碍。当地冬季极端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这对施工人员们的身体健康和施工进度构成了严峻挑战。2014年1月,隧道附近的山体发生雪崩,厚达七八米的积雪彻底堵塞了施工人员与外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通道。最终施工人员动用大型机械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才打通了“生命线”。
卡姆奇克隧道全隧只有进、出口安全隧道作业面采用有轨运输施工,其余工作面采用无轨运输。每个斜井到底后均开4个工作面,其中1号斜井向出口方向为主攻面,3号斜井向进口方向为主攻面,2号斜井到井底后向进、出口方向4个工作面为主攻面。主隧道及斜井洞身采用凿岩台车打眼钻爆法开挖,其余作业面采用风钻打眼钻爆法开挖。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卡姆奇克隧道取得以下技术创新:
荣誉表彰
2017年10月31日,卡姆奇克隧道获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2019年4月12日,卡姆奇克隧道获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文化特色
2023年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第二集《跨越山海》,其中讲述了卡姆奇克隧道的建设故事。
价值意义
卡姆奇克隧道的贯通,将塔什干费尔干纳盆地之间的客运时间由9小时缩短至3小时,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主要城市紧密连在一起,彻底改变了居住在费尔干纳地区一千多万居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央视网 评)
卡姆奇克隧道项目是中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优先领域,卡姆奇克隧道作为中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早期成果,将两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时任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孙立杰 评)
卡姆奇克隧道的通车改变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运输需绕道他国的窘境,也改变了乌兹别克斯坦无数普通民众的生活,是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新华网 评)
卡姆奇克铁路隧道的贯通彻底改变了居住在费尔干纳地区的1000万乌兹别克人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也极大改善了当地经济。随着卡姆奇克铁路隧道的开通,费尔干纳地区的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中西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费尔干纳的旅游业也因这条铁路隧道而兴起。(环球时报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1 15:46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隧道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