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斯玛仪分支的一个宗教团体曾在阿拉伯半岛东部建立的一个乌托邦式
共和国,统辖着现今的
巴林及波斯湾沿岸地区。
巴士拉黑奴起义期间
伊斯玛仪派的一些秘密传道会组织形成一个新派别。创始人为哈姆丹·卡尔马特(Hamdan Qarmat,?~约899)。哈姆丹·卡尔马特是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奠基者阿布·阿卜杜拉·本·麦蒙(?~874)的学生,加入其师领导的巴士拉秘密布道会(后迁叙利亚北部的萨拉米亚),后成为该会的达伊。其师在874年逝世后,哈姆丹成为该会在伊拉克的领导人,开始在库法地区传播伊斯玛仪派教义,并在库法建立“迁士之家”,作为传道总部,向各地派出传教师,向农民和手工业者宣传他的教义和主张,遂脱离叙利亚萨拉米亚总部新领袖塞义德·伊本·麦蒙(?~934)的领导,发展成相对独立的教派。
哈姆丹宣称隐遁的第七代伊玛目即将复临,号召建立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美好社会,反对
逊尼派的教义主张,以“圣战”推翻阿巴斯王朝的统治,其追随者日众。该派实行秘密的入会仪式,入会者对其信仰需经考察,然后方准宣誓入会。新入会者需学习启示和教法的内在隐义。将其成员的品位分为7个等级,其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伊玛目的权力。
890年,卡尔马特派在伊拉克南部的瓦西特地区首先发动起义,广大农民、奴隶和贝都因人参加,多次击败阿巴斯王朝军队,占领北部许多地区。后卡尔马特派的传教师将其势力逐渐扩及叙利亚、
阿拉伯半岛、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
约899年(一说902年)哈姆丹去世后,领导人相继由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和艾哈迈德担任,并派出达伊领导伊拉克、叙利亚、波斯等地的斗争。899年,哈姆丹的助手、传道师阿布·赛义德·詹纳比在阿拉伯半岛的巴林地区,建立卡尔马特共和国,定都艾哈萨(今胡富夫)。903年征服叶麻麦,入侵阿曼。阿布·赛义德之子及继任者阿布·查希尔·苏莱曼,蹂躏了伊拉克大部分地区,破坏交通,劫掠和伤害朝觐的哈吉。930年,阿布·查希尔在朝觐月期间派兵攻占麦加,一口气杀了两万朝觐者,几乎将麦加夷平,劫走黑陨石等圣物运往巴林。950年,在
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曼苏尔的要求下,阿巴斯王朝用重金将黑石赎回安放原地。共和国亡于1077年。
该派的首领称
伊玛目,为宗教、行政和军事最高领袖,由6名执政官及6名助理组成政务委员会领导。政府管理2万人的军队和3万多名非洲奴隶。国家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成员平等和财产公有,但奴隶除外。居民不纳税,对贫困者国家给予资助。
宗教礼仪上,该派既不遵守伊斯兰教法,也不履行宗教功课,不设清真寺,不做每日五次的礼拜,不封斋,不朝觐,不拜谒本派伊玛目的
陵墓,男女均不包头,故被逊尼派斥为“叛教者”。卡尔马特派将逊尼派和其他非本派的穆斯林都视为“异端”,无辜加以杀害。故被史学家称为“极端主义派”。该派所提倡的人人平等及反对阿巴斯王朝统治的政治主张,曾深得诗人及哲学家伊本·西那、麦阿里、纳塞尔·霍斯鲁、鲁达基等人的同情和暗中支持。
卡尔马特派在教义上同
伊斯玛仪派基本相同,承认七位可见伊玛目和隐遁伊玛目(即马赫迪)复临的信条,认为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就是马赫迪;认为安拉不具有其本体外的任何属性,现象世界是由安拉流出的;《古兰经》有表义和隐义之分,隐义只有经过伊玛目的秘传才能领悟。但该派又受到苏菲派和其他宗教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独有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