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1959年11月15日,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座小镇里发生了一起血案,一个四口之家被残忍杀害。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这起血案的侦破。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受《纽约客》杂志之托,到堪萨斯写报道整个案件的纪实文章。
就这样,卡波特与助手哈泊开始了他们细心的调查,意图从当地人身上找出藏在这起谋杀案背后的故事。很快,卡波特被他所调查出来的真相惊出一身冷汗,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与杀人犯之一佩里·史密斯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从第一次看到史密斯开始,卡波特就敏感地察觉到面前的这个人有不简单的故事。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看见佩里·史密斯,就象卡波特对他长年的助手兼好友哈珀·李所承认的那样:他和史密斯是在同一个房子里长大的孩子,只不过他有机会从前门出去,而年轻的史密斯却只能选择后门,然而一直沉堕到底。在面对杀人犯史密斯的时候,卡波特流露出他最真实的人生背面:曾经面临过的被
遗弃、被嫌恶的内心的恐慌,儿时经历所造成的孤独和脆弱可能导致的万劫不复。他在与史密斯交谈的过程中,清楚的意识到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人关爱的对方在变成冷血的杀人者之前,很早就被社会遗弃。这一点,让他对史密斯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卡波特是异常矛盾的。他既渴望把史密斯的人生写成一本成功的小说,同时又由于史密斯和他相似的童年经历而生出对后者的同情。史密斯因为得知书名被取为《冷血》而感觉受到了卡波特的背叛,而卡波特尽管用安慰的话来说服他继续帮助自己写完书,却最终拒绝为史密斯再次上诉以取消绞刑。
随着卡波特的书接近完成,行刑的日子越来越近,卡波特才意识到,所经历的这一切将永远改变自己,走上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幕后花絮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以上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当法特曼接触到《卡波特》题材时,他选取了卡波特写出《
冷血》前后的心理斗争。从没学过编剧的法特曼在妻子的指点下写出了大纲,送给好朋友贝纳特·米勒后,米勒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他们把这个大纲拓展为完成的剧本,并找到了16岁时就认识的好友菲利普·赛摩尔·霍夫曼,三个第一次当编剧、第一次当主角、第一次当导演的电影人完成了这部影片。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上映日期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卡波特》是一部平实但严肃的电影,中心内涵是创作和毁灭的纠缠。该片的导演和主演都巧妙、贴切地把握住了影片的发展节奏。除了霍夫曼精湛的表演之外,这部电影精妙之处就在于没有过火、拖沓或突兀的部分。米勒把每个情节都作了简化处理:直接进入高潮,然后立刻结束。同时,他充分利用严酷的自然环境暗示影片主角暗藏深处的内心状态。除了杜威和凯瑟琳·基纳以外,这部电影对其刻画的人物基本没有什么美好的描述。它通过带有偏见的视角,展现出整个人性,包括杜鲁门自己。影片传递出的信息是:不仅谋杀是冷血的,而且在那之后,杜鲁门写书的过程也是冷血残酷的。《卡波特》捕捉到了这位作家面临伦理道德时的两难局面。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以精湛演技刻画了杜鲁门·卡波特的人物形象,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他给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这部影片的一个败笔是伪善。导演对杜鲁门利用佩里构思谋杀故事的做法很反感,但他们自己做的却是一样的事情。虽然这部影片并非是《冷血》的重复,它是用了这部书的结构,使用较之1967年理查德·布鲁克斯的那部电影更为暴力的场景来谴责杜鲁门的残酷,但是通过利用杜鲁门的残酷作品,他们也是以同样冷血的方式拍摄了这部电影(以上为第一财经日报评)。
尽管卡波特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甚至是恶心的角色,然而霍夫曼怀着悲悯之情,给这个人物注入了灵魂,带入了人性,让观众在鄙视他的时候又由衷地尊敬并同情他。在影片中,霍夫曼展现了人物最复杂的情绪。在影片里,我们看到以为已经小有成就的小说家运用他的狡黠和魅力求生存,同时他也自恋残酷,与霍夫曼以往扮演的任何角色都不相同(新浪娱乐评)。
《卡波特》是霍夫曼的巅峰之作,他将卡波特这位备受争议的同性恋作家演绎的生动传神(网易娱乐评)。
《卡波特》并没有电影所表现的那样悬疑与刺激,这部电影也含有同性恋的元素,而《卡波特》却没有表现所谓的完美爱情,而是表现了社会对那些被认为不正常的人所采取的那些态度而导致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体现了导演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因为表现的过于偏激,其真实性就有些待考的意味了(网易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