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琳娜·维特(Katarina Witt,1965年11月3日—),德国著名
花样滑冰运动员。 她的运动生涯往往被总结为“2,4,6,8”,即2届
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冠军(1984年和1988年),4届
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1984年、1985年、1987年和1988年),6届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1983年到1988年),8届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1981年到1988年)。因为比赛成绩极为优异,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花样
滑冰运动员之一。
维特出生于
卡尔-马克思城,身高1.65米,体重52公斤,是从事花样滑冰的理想身材。她自5岁起练习滑冰,7岁就成为全国少年冠军,1981年荣获全国冠军称号。从1984年开始,维特6次蝉联欧洲冠军,3次夺得世界锦标赛金牌,有“冰上皇后”的美名。
花样滑冰的比赛时间只有4分钟,而维特每天要在芭蕾舞厅或冰场练上数个小时,刻苦的训练和她对文学、音乐、芭蕾舞、迪斯科的喜爱,迅速提高了她的冰舞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在“卡门之战”中,维特以精湛绝妙的舞技,把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高难度的旋转,惊险的三周跳及热情奔放的舞姿,使在场的数万名观众如痴如醉,惊叹不已。
重要的是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向人生挑战,这是维特人生的信念。她在她喜欢的那首《告诉我,鲜花在哪里?》的音乐伴奏下,用心灵的一次次拥抱奥林匹克,表现对和平理想的追求。
维特在其辉煌的运动生涯中获得了1984年、1988年两届冬奥会冠军,4次世界冠军,6次欧洲冠军。在
奥林匹克博物馆里,维特的名字、运动生涯的各种资料在博物馆大厅里反复播放,在奥运短片《体育之谛》中,维特一会热情奔放地表演,一会飘然欲仙地滑行......
1988年7月,维特在洛桑接受了由国际奥委会
萨马兰奇颁发的
奥林匹克勋章,告别了她10年辉煌的奥运生涯,西行美国,与著名男子花样滑冰明星珀依塔诺搭档,涉足效益丰盈的商业演出,并主演了电影《卡门》。
在
卡尔加里冬奥会的体育馆里,两度响起雄浑有力的《卡门》乐曲,身着紫红色上衣黑色短裙的的德国姑娘维特,以其轻盈舒展的舞姿战胜了美国的“黑美人”托马斯,蝉联了冬奥会女子
单人滑冠军。从
萨拉热窝到卡尔加里,维特成为继挪威的
索尼娅·海妮夺得三届冬奥会金牌之后,52年第一个卫冕成功的女运动员。卡特琳娜·维特和美国选手
黛比·托马斯在1988年冬奥会女子单人滑自由滑中的对决,常被称为“卡门与卡门的对决”(“Battle of the Carmens”),这是因为她俩在赛前被公认是1998年冬奥会冠军的热门竞争者,恰好她们的自由滑选曲都是经典音乐卡门。卡特琳娜·维特在自由滑中先上场,发挥较好,但一个后外三周跳(3 Loop)只做了两周(2 Loop),给竞争者黛比·托马斯开启了通向冠军的大门。然而,后上场的黛比·托马斯在压力下发挥失常,3个三周跳都出现了失误,拱手让出了金牌。最终,卡特琳娜·维特成为自Sonja Henie获得1928年、1932年和1936年三块奥运会女子
单人滑金牌后,唯一一位获得两枚奥运会女子单人滑金牌的运动会,且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1993年6月23日,瑞士洛桑,坐落在
日内瓦湖畔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在热烈的欢呼声中,身着白色T恤衫的“冰后”维特手持来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潇洒地跑向奥林匹克博物馆门的
圣火台,在庄严的“奥林匹克颂”的乐曲中,维特点燃了洛桑永不熄灭的
奥林匹克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