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天健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卢天健,1964年10月出生,祖籍福建,出生于成都,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64年10月,卢天健出生。
1980年9月—1984年6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师从嵇醒教授,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6月,就读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师从周其隆(C. L. Chow)教授,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9月—1995年6月,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力学家John W. Hutchinson教授,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9月—2006年12月,历任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讲师、Reader和终身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
2004年1月—2014年10月,任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校从海外直接聘请的第一位副校长。
2008年1月—2018年12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院长。
2008年12月1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0年1月—2018年8月,任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中心(BEBC)主任。
2011年1月—2018年8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多功能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MMS)主任。
2014年1月—2018年8月,成为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
2018年9月,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MLMS)主任。
2020年4月,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卢天健对随机/规则多孔结构力/热/声理论体系、含液多孔介质多场耦合理论等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贡献:提出创新的细观力学方法,确定了孔径和孔形貌在不同力/热/声服役条件下的最优解;提出以异材填充点阵构建混杂多孔结构的新概念,开辟了轻质承载结构多功能一体强非线性优化设计新途径;修正Biot多孔弹性理论,解决了长期未决的多孔固液界面效应国际力学难题;成果被用于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航母、空间站等对结构多功能轻量化优化设计要求极高的重点型号工程急需。
截至2021年11月,卢天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1)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排名1);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9件,专利转化2件;所著论文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中国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论文各1篇。
截至2021年11月,卢天健出版9部中英文专著,发表336篇SCI论文,其中15篇JMPS(固体力学旗舰期刊)、5篇ESI高被引论文,25篇被Mat Sci Eng R Rep等选为封面论文,SCI他引10591次(单篇最高472次、20篇超百次)。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11月,卢天健培养中国国内外研究生100余名,指导博士后20余名,其中1人获杰出青年基金,3人获优秀青年基金,多人被英国诺丁汉大学华威大学等高校聘为正教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卢天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仅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术榜样,更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时刻感染着大家,鼓励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评)
卢天健一心要把真正出成果的岁月献给祖国。(《神州学人》评)
卢天健把多年学习积累的知识和理念贡献给祖国,我们佩服卢天健的勇气。(牛津大学教授崔占峰、剑桥大学教授杜明清、伦敦帝国学院教授杨广中郭毅可等评)
卢天健在生物组织热—力—电多场耦合理论及热疼痛、仿生工程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评)
参考资料
卢天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15: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