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
山东省诸城文化名山
卢山,原名故山,秦博士卢敖隐遁于此而改名卢山,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境内,主峰海拔382.9米。呈东西走向,连绵近十里,主峰海拔382米,属七千万年前受燕山运动影响而形成的褶皱山地。
主要景点
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前有卢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宋宣和三年赵周宾题写的“卢山洞”三个大字。洞中有许多宋人刻词,中央置有卢敖像。洞西南有“圣灯岩”,山巅有“饮酒台”,山后有磨菇石等古迹。山之阳还有兴国寺、卢山寺等寺院,寺内石塔林立于群山环抱之中,景色秀丽,环境幽雅,为诸城重要名胜。卢山洞,又名休粮洞,传说即卢敖藏匿之所。石洞南向,洞高约2米,似一间房屋大小。摩崖刻有题名,洞中顶部刻有“陈行之携稚子知自、知晦、知×、知素、知恪、知恭到此洞。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九月初六日”。东壁刻有“赵周宾、高在用、赵守中同游,宣和三年(公元1113年)”。洞外上端刻有 “守中、周宾、大用同游”。洞口上横题“卢山洞”三个大字。县志记载为邑人张侗所题。
饮酒台,台位于卢山西峰之巅,台呈方形,台北即为10余米的峭壁,台中部有一大裂缝,但尚完好。传说为卢敖饮酒处。
圣灯岩,在饮酒台西南卢山半坳中,一排拔地而起的怪石,高约20余米,远望似灯台排列,故名“圣灯岩”。尚完好。
文化活动
名人作品
北宋熙宁八年(1075),苏轼从杭州到密州不久,即被卢山的雄姿胜景所吸引,多次邀约友人登临游览。在一次游卢山时,苏轼与同僚互相唱和,作诗《游卢山次韵章传道》,抒发了他不受约束的“野性”, 表达了他“超然物外” 的情感。为了抒发对卢山的喜爱之情,还写了《卢山五咏》一诗,将卢山名胜的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三泉、障日峰等,一一赞咏。
卢山山市
卢山不仅景色秀丽,古迹闻名,而且最引人神往的是它的“山市”。
清同治甲子(1864)春,四川丹陵人彭促尹来诸城登户山,写下《游东武卢山记》,其中云:晨起,效东坡祷海神。巳刻,登山。山极峭,屐几损。至巅,忽见东南有青黑气屏挡如障,俄,五嶂结为浮屠,有僧来往。又顷刻,杰阁摩天,飞檐厂楔,气象直欲吞日,紧与浮屠对。其下,沃野中开,阡陌横袤,垂柳夹道,茅屋土垣隐露人家半面……未几,景物消散,目前唯烟雾掠耳也。仆夫为余言:“此山市也。本地官民数年不见,公似有缘焉。”
参观信息
卢山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23:19
目录
概述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