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职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世界禅文化联谊会副会长,
中国华夏禅画院院长,
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
个人介绍
卢望明 号:日月居士,“大隐隐于市”,他居在
齐白石故乡湘潭市城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隐居着一位深藏不露的七十画叟,他在齐白石
大写意入手研究中国禅画数十年,不仅博通书画文章,而且所画作品不仅自抒胸臆、创意迭出,而且意境卓然、妙趣天成,他因此成为湖南乃至中国禅画艺术界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人物。
湖南省美协主席
朱训德拜访欣赏到他的画作后,不禁感慨道:这位名震国内的居士画家是中国画坛的风云人物,后来因其不屑俗世之累,一心作画,便绝尘弃世、潜心修炼,如今已将禅道与绘画艺术融会贯通,其实力远在一些名声响亮的大画家之上。
中国佛教
云门宗十四世本觉上人(李璜之)与卢望明先生是忘年之交,曾经看到他的自题诗,更是悠然感佩:“天地大镜子,照我本原真,浑身无媚骨,盈袖有清风,砚田耕福泽,笔底走烟云,心纯耳自顺,终老一顽童。”此诗可谓将画家特立独行的处世哲学和神闲淡定的人生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趣味盎然。
联想到今天炒作之风盛行文艺娱乐各界,而偏有这样的大宗师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磨砺画艺、自成一派,这样的真性情,非一流的大胸襟不能有;这样的真通透,非一流的大智慧不能有;这样的真自然,非一流的大勇气不能有。
秋风总是能激发人内心的情感和诗意,所以,中国文人的诗意总与萧瑟的秋风渊源颇深,这个秋夜,我和朋友伟林兄自然没有放过古人的这番情怀与趣味,一同走入这位深藏不露的大师级艺术家卢望明的画室。
世说新语有段话这样描绘人物风貌: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本觉上人见到已七十有余的卢望明先生,便有同感,觉其器宇轩昂、格局不凡。
二十年前,作为中国美协会员,他干脆辞去一切世俗职务,专心入禅悟画,涵咏其中,意味无穷,其所作雄浑大气的禅画长卷《五百罗汉图》等作品影响国内外,八十年代,便有藏家以18万元收购过一套,如今,所剩另一幅长卷由福建老板欲以百万元求购,被居士婉言谢绝。
卢老师以修禅入境,不拘一格,脱离俗套,尽得风流,真有“庾信文章老更成”的气象。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政协委员,华夏禅画院院长,世界禅画协会副主席,白石画院特聘一级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学院教师,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世界禅文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作品有《山村夜校红灯明》、《公社理论班》、《五百罗汉图》等。
禅心:解放心灵的生命精神
日月居士的禅意画在国内可谓首屈一指,画中所有意境和人物均系心中所悟,打破古今,穿越理想和现实,自成妙趣,直抒胸臆,直指人心。
日月居士虽已年入古稀,却依然一派“清风朗月”的禅者气度,怡然自得,安详自在,将宇宙人生看个通透。于是,“道法自然”,将天地间最普通的乡间风物化为灵动的佛法,譬如牛的千万种形态,弥勒佛的无数变化,还有对书法的趣味变形,等等,无不渗透禅理,无不是解放心灵的八万四千法门。
钱穆先生说:“中国艺术不仅在心情娱乐上,更要在德行修养上。艺术价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获得,而更在其内心修养之深厚。”就是说,只有第一流的人格,才有第一流的艺术。这是成就一切艺术的大前提。
中国禅画追求的也是不拘体裁,不拘形式,把握住生生不息的禅心。而禅心的根本正是悲天悯人的至情自性。
于是,日月居士卢望明在禅画语录中云:“画事正如修行。道由心悟,不可外求,认定灵光处,且走自家路,切勿左顾右盼,方能画出自家面目。”
正是凭着这番正信,卢望明以“舍得了,放得下,看得破,此身即佛”的精神抛开一切世俗名利,清贫度日,安守本分,穷研佛理禅机,通过长期积累,修心养性,方得以开辟中国现代禅画的新境界新天地。
宋代画家郭宽说:“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
正是有了这般无滞无碍、无欲无虑的胸怀,卢望明的生命精神和艺术世界才能一气而生,一气相连。天地自宽,豁然开朗,静心养气,圆融和合。艺术家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彻底解放,释放出生命的智慧、活力和欢喜。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个艺术的大门和成佛的大门原来本就一体,一切具足,但只有返照自心者得之,无欲无求者得之,热爱真理者得之,献身艺术者得之,而日月居士将这诸多境界集于一身。
佛教大德慈雨法师在为日月居士卢望明灌顶皈依后,笑送禅语:“你心正而思,自然得法。”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一诚大师在阅完卢望明《日月轩画谱》时正颜禅示:“学佛画佛,功德无量。”
而此次我们离开日月居士的画室时,大历史散文作家冯伟林先生兴味盎然,心生感慨,称赞日月居士是:“丹青妙笔,禅意人生”。
秋风愈寒,而我的心境确已是忘情自在,寥廓江天了。
取象:拈花微笑的禅画意境
没有枯木瘦水,没有深山飞瀑,没有一缕烟岚的幽远,没有一片苍林的萧疏,展开卢望明的画册,你看不到丝毫传统中国文人画自我伤怀的悲凉和沧桑,活泼泼跑出来的全是无尽的快乐、无限的生机和无言的禅意。
这是生命的本能使然,还是后天的感悟使然,卢望明自有一番独特的艺术感悟。
他对禅画的创作灵感源于在古开福寺四百多个日夜的居士生活,这些日子,他过着斋食羹汤的清贫生活,在晨钟暮鼓中闻经听偈,援笔遐思,写下了这段明心见性的生命感悟:“我逐渐发现,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平民生活和民俗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用水墨画来阐释佛理并服务平民生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从这个认知出发,我决心走一条与自己过去迥然不同的艺术道路,即以禅入画,以画悟禅,采素材于远古,发联想于当今。”
大道无言,大道至简。我们看到,卢望明贯彻始终着手取材的就是最草根最朴素最通俗的人与物,而民间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牛和弥勒佛成为他画作的主要形象。
以画牛而言,六十年来,卢望明从牧牛到画牛,创作了大量有关牛的作品,如《百牛图》《坦平大道直通天》等,既体现了牛的生命情趣,又致力于追求超越生活的哲理禅情。
他画布袋和尚弥勒佛,那永恒的开怀大笑,那包容天下的大腹,处处体现的是卢望明对和谐人生的向往,对世间众生的热爱。
大彻大悟的创作激情一旦迸发就不可收拾,于是,卢望明从书画进入禅境,以智慧解脱人生。在禅画艺术的世界里奉献人生超越人生。
在《诸法无我》的禅画里,卢望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无我,方能了之诸事始末;无我,方能不曲解人意;无我,方能拥有一个真实之自在。”
正是在无我的境界里,卢望明开辟了中国人物画的崭新局面,人为万物灵秀,人物画亦为中国画最难一科。所以,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唐代张彦远列绘画“六门”,人物居其首。直到晚唐时期,人物画独领风骚的局面才发生变化。
然而,对于卢望明来说,他需要的正是这种挑战!在明心见性的禅境里,他摆脱了主客体之间的分别心,而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心来体会“万物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同在”的艺境,他写道:“画为心声,当以情入,方能于画中见个性,一如参禅,以自见本性为上乘。”
白鹿衔花帖
宋朝淳熙年间,
益阳资水之滨,瘟疫横行,伤殍遍野。众医无策,官员急如忙蚁,百姓呼天无济。信众求于佛前,大启水陆道场,众僧诵经祈愿。
经数日,忽见一白鹿,脚踏七彩祥云。其双眼净澈,神态安详,另有宝光熠熠烁于其身,绕寺三周后乘云而去。次日,白鹿复至,口衔一草,留与寺内。众人愕然,方丈喜言:神鹿独留一草,应为灵药。时众僧依样寻草,分发于众。然,自此瘟疫得驱,百姓涕零,焚香拜谢三宝,白鹿衔花自此闻名江南。为谢佛恩,该寺更名为“
白鹿寺”。
据
云门宗行者本觉上人李璜之先生述,余深受教义,随喜赞叹礼佛功德不可思议!
日月居士敬录
艺术成就
1972年,卢望明因创作《山村夜校红灯明》而名声鹊起,《人民日报》著文评介,此画参加全国美展后,作为全国15件佳作选送到西欧和拉美许多国家巡展,获得很高声誉,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近20年来,卢望明学佛参禅,以其特有的悟性和独创精神创作了《五百罗汉图》、《十八罗汉图》、《百牛图》、《五牛图》等禅画作品。卢望明擅画弥勒佛与牛。
1993年,先后在湘潭、长沙、深圳、惠州、广州、台湾举办禅画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题写了“日月居士卢望明佛禅画展”。
他的100多幅禅画引起巨大轰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湖南日报》、《佛教文化》、《文汇报》等多家报刊电视台纷纷予以重点报道,湖南电视台、广东卫视、珠江台、深圳电视台播放了卢望明专题片,新闻媒体赞誉他是“中国禅画第一人”。
卢望明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国际画展,先后在大陆、香港、台湾、日本出版《愚公移山》、《南游记》、《五百罗汉图》、《卢望明佛禅画》等画册。他的画作被港、台、日本、新加坡、大陆的收藏界普遍看好。
画家艺评
卢望明擅画弥勒佛与牛,笔墨间均贯注禅情佛意,故统称为佛禅画,被誉为“中国禅画第一人”。他笔下的弥勒佛神采奕奕,意趣天成,亲切感人。他画的牛神形兼备,笔墨酣畅,意兴浓郁。卢望明的佛禅画从净化自己的灵魂入手,以传统的笔墨技巧,抒写现代人自己的性灵。当代诗书画大家王学仲先生评价说:“习艺一如持佛”,道出了艺术真谛。卢望明先生是深悟其道的艺术家,故其认定,画事正如修行,道由心悟,感应灵光处,方能画出自家面目。故其佛道同修,禅艺互参,于不二法得三味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