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米埃尔兄弟
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卢米埃尔兄弟,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人物简介
卢米埃尔兄弟在他们的父亲老卢米埃尔所经营的照相馆中,学会了照相技术的他们在为父亲掌管照相器材厂的同时,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于“放映术”的发明、对于电影机器设备的改进,而是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时空观念的差别,根本的美学差异上。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首先,爱迪生提供给他的“电影视镜”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而事实上,他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其次,由狄克逊最先完成的50部左右的作品:《酒吧阎景象》、《安娜贝拉的舞蹈》、《拔牙》、《理发师》、《布发罗·皮尔》等等,其内容大都是简单地表现跳舞、拳击、变戏法、做游戏等等娱乐性场景。影片中的人物则是由爱迪生请来的演员为摄影机表演的,如同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这不过是套用了舞台剧的模式虚构的一些小节目而已。
与此相反,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比如,由路易斯·卢米埃尔最初拍摄的短片:《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烧草的妇女们》、《出港的船》、《代表们登陆》、《警察游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现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车的旅客、劳动中的妇女、划船出海的渔民、登岸的摄影师和街头行进中的警察等等。在这些作品中,卢米埃尔兄弟真实地捕捉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即景,使人们看到了自己身边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乔治·萨杜尔所说: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表现形式
叙事
《代表们登陆》
《代表们登陆》被称作是“新闻片”:1895年6月,法国摄影协会议在梭园河上的维尔市召开一次照相会议,卢米埃尔便将与会代表离船上岸的瞬间拍了下来,井在24小时之后,影片和代表们见了面。为此,卢米埃尔被称作为新闻片的先驱。
《消防员》
消防员》被称作是“记录片”:这部由《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每部一分钟)4个片段组成。受当时的放映设备、胶片长度的限制,只得将作品分切开来。而后再将作品重新连接起来,结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拍摄下来的里昂街头消防队员救火、救人的动人情景,却形成了一种“蒙太奇”形式,产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
《水浇园丁》
“有名的《水浇园丁》是一部蕴含着噱头的、萌芽状态的喜剧片”:影片取材于一套连环画,规模很小但包含着许多的喜剧因素,是“后来出现的一切喜剧片的胚胎和原型”。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还可以发现其它不同样式的表现,比如:《假膝行人》就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追逐片”的雏形;而由卢米埃尔的摄影师梅斯吉希拍摄的《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尼亚加拉瀑布),又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旅行片”的先声,等等。
拍摄
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当然,这里不包括以后的几部由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借助于交通工具拍摄的、具有移动效果的影片。在卢米埃尔的“固定视点的单镜头”的表现形式中,《火车进站》是最为典型的一部作品:摄影机架在站台上,朝着远处延伸的火车轨道。站台上空无一人,景深处一列火车迎面驶来,火车头驶出画左沿站台停下,旅客们上下火车,其中有一位少女在摄影机前迟疑地经过,并露出自然、羞涩的表情。火车离开站台驶出画左,影片结束。在这部影片中,物体与人物时远时近,不同景别的视觉变化,形成了纵深的场面调度。这恰恰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下来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有意思的是,让一吕克·戈达尔在他的影片《卡宾枪手》(1962年)中,对《火车进站》做了又一次幽默的模仿。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上《代表们登陆》和《假膝行人》等,同样是极其富有特点的作品。
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记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梅斯吉希曾谈到:“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主要是表达人类的心灵。至于电影,它所表现的乃是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电影机的拍摄范围之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段话既准确地概括了卢米埃尔的电影观念,同时也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记录的本性。
可是,对于这一点电影理论界和电影史学界开始给予应有的重视,却是50年代以后的事情。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主张从“电影本体论”出发,深入探索电影美学,并将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所具有的“当场抓住的自然”的“照相性”,视为电影的本性。从此,人们对于卢米埃尔的影片才有了更为恰当的评价。尽管电影艺术的历史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不断地向着探索“人类的心灵”的方向发展。然而,卢米埃尔的“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这一点,却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
“虽然,卢米埃尔兄弟依然认为自己是制造家、科学家,而不是艺术家”。他们使用“活动电影机”拍摄和放映影片,更多的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发明及其机器的性能。他们始终没有改变“风吹树叶,自成波浪”的记录景致的方法和目的。但是,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却无可否认的存在着一种潜能,即电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可以变为一种讲故事的工具。因此,电影便很快地被艺术家们所利用。正如高尔基第一次看了卢米埃尔的影片就曾预感到:
“这些镜头的现实主义即将被抛弃,代之以自然主义比较少的方法”,将被“其他流派的影片所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许也体现了电影艺术媒介本身与其他传统艺术之间的区别。它是那样的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是那样的被传统文化的艺术家们视为有利可图的东西。继而使其他的艺术媒介形式在电影中获得延伸,使古老的艺术媒介本身再次获得新的生命。面对宏大的传统文化,处于襁褓中的电影不禁望而却步。甚至,无法对于电影本体,作为新兴艺术形式的抽象体系本身去进行探索。
主要发明
发明电影机
在电影萌芽时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摄影倾向:一种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的就是人们身边的琐事;一种以梅里埃为代表,主要记载舞台上已经加工的虚构的生活图画。沿着这两种创作方式,发展成后来的纪录片和故事片两种片种。这两种倾向反映到故事片摄影中来,又逐步形成两种不同的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卢米埃尔兄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经过自己的创造,于189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较完善的、灵活轻便的手提工“活动影戏机”。这是一种既能摄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机器。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内有使35毫米片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器的转动机构。它备有一个摄影镜头,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画面静止时,遮光器开启,胶片曝光,遮光器关闭时,胶片向前运动,这样便得到了负片。然后取下镜头,将负片装到机器上,与另一条未曝光胶片贴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运行,曝光后得到正片。电影机还配有放映镜头,装上胶片后,使机器置于灯泡的照射下,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摄影机变为放映机。
正是在这“活动电影机”的呼呼转动中,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摄制了以《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等为代表的最初一批纪录片,由此成为纪录片的开山鼻祖。
发明三色照片
1907年6月10日,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三色照片制作工艺。这种在法国他们家开办的工厂里研制出来的方法是以利用被拍照的景象的三种分离的影像为基础的。三种影像中的每一种,被使用适当的滤色器,来制作基本红、绿、蓝中的一种颜色的底片,然后将微粒网屏放在三色底版上,当网屏被加在上面,并使灯光照射它们时,出现的是全色图像。虽然彩色照片早在1861年就被制作出来,当时詹姆斯·麦克斯威尔在伦敦皇家协会实地表演这一首创的制片工艺;但它们的应用还受到局限,因为,用来制作全色照片的工艺太昂贵和繁琐。
发明故事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酒店里,两个人为“马在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马在奔跑跃起时始终有一只蹄子着地。”一个人说。“马在跃起的瞬间4只蹄子都是腾空的。”另一个人反驳道。两人争得脸红耳赤,于是决定打赌。他们先到跑马场,想当场看个究竟,遗憾的是马奔跑的速度太快,根本无法看清马蹄是否着地。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治知道此事后,表示有办法解决。他在跑道的一边并列安置了24架照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好了以后,麦布里治让马从跑道的一端奔跑过来。当马经过安置有照相机的路段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与此同时,24架照相机快门也就依次拍下了24张照片。从这条连贯的照片带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只蹄子是着地的,于是持这一观点的人赢了这场赌。而同时,麦布里治偶然快速地抽动了那条照片带,结果照片中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马竟然“活”起来了!麦布里治又把这些照片做成透明的,按顺序均匀地贴在一块玻璃圆盘上,做一块同样尺寸的金属圆盘,并贴在照片的位置上,开了一个和照片大小相同的洞,然后用幻灯向白幕放映,并使两块圆盘相互反转起来,这样,就可以看到马奔跑的连续动作。麦布里治把自己设计的机器叫“显示器”。它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即人的视觉反映能在脑中滞留很短的一段时间,因此,一张张静止的照片如快速旋转,相邻的两张能在这一段很短时间内连贯起来,画面就“活”了。
1887年,发明家爱迪生受到显示器的启发,制成了第一台“放映机”:它的形状像长方形柜子,上面装有一只突起的透视镜,里面装着蓄电池和带动胶卷的设备;胶片绕在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滑车上,以每秒46幅画面的速度移动;影片通过透视镜的地方,安置一面大倍数的放大镜。观众从透视镜的小孔里观看时,急速移动的影片便在放大镜下构成一幕幕活动的画面。
1894年4月,第一家电影院在美国纽约市百老汇大街正式开幕。这个电影院只有10架放映机,每场只能卖10张票。结果电影院前人山人海,人们以一睹“电影”为荣。然而,这种“电影”不能投影于幕上,使观众数量很有限,图像也不清晰。因为它是让胶片不停地经过片门,而不是以“一动一停、一动一停”的方式经过片门(即在胶片运动时遮住片门,而当胶片不动时打开片门)。爱迪生对自己发明的这台“放映机”也很不满意,也想解决胶片传送方式的问题,但一时束手无策。
法国科学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俩对电影的研制也很感兴趣,希望攻克研制的难题,拿出真正的电影来。1894年末的一天深夜,路易在设计胶片传送的模拟图时忽然想到:用缝纫机缝衣服时,衣料不正是做“一动一停”式的运动吗?当缝纫机针插进布里时,衣料不动;当缝纫机针缝好一针向上收起时,衣料就向前挪动一下,这不是跟胶片传送所要求的方式很相像吗?于是,他兴奋地告诉哥哥奥古斯特,可以用类似缝纫机压脚那样的机械所产生的运动来拉动片带。当这个牵引机件再次上升的时候,尖爪便在下端退出洞孔,而使胶片静止不动。经试验,路易的想法果然可行。后来奥古斯特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弟弟在一个夜晚就发明了活动电影机。”此外,他们兄弟俩还利用许多科学家的研制成果,对原始的电影做了多项改进。
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一些社会名流应卢米埃尔兄弟的邀请,来到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观看电影。观众在黑暗中,看到了白布上的逼真画面。一位记者这样报道:“一辆马车被飞跑着的马拉着迎面跑来,我邻座的一位女客看到这一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电影,它意味着电影技术的成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1895年12月28日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
主要作品
纪录片是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它始终伴随着电影的行程,时而显赫,时而低迷,却又始终拥有忠实的受众群。纪录片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期间,璨若星辰的纪录大师与波涛汹涌的美学思潮创造了一次次辉煌。而且,每一次的起伏总是与社会变革的焦点纠结集交在一起。正如纪录大师伊文思所说:哪里燃烧我就到哪里去,我总是置身于世界的大事件中。而重新梳理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回到电影的最初源头,从卢米埃尔兄弟说起。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手“印度沙龙”内,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摄的第一批短片。其中有《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拆墙》、《里昂贝尔库广场》、《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12部,每部只有一分钟的无声短片。特别是《水浇园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为以后的故事片的创作开了先河。
迷失在纷繁芜杂的影像时空,或许我们已经忘却,当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造出仅重5公斤的活动摄影机的时候,它就成了把现实生活如实地拍摄下来的理想工具。而在那天晚上,首次公开面世的《火车进站》、《工厂的大门》等短片,作为世界电影开山作品的同时,也是世界纪录片降落尘世呼出的第一声,甚至在先天就打上了“民间纪录影像”的烙印。
卢米埃尔兄弟在这个地下室公开售票进行商业性放映曾持续了好几年,还不时变换节目,映出了《火灾》、《铁匠》、《玩纸牌》、《沙滩和海水浴》、《下棋》、《捉金鱼》、《出港的船》等50多部,有些影片还是奥古斯特.卢米埃尔本人主演的。1896年2月下旬,卢米埃尔兄弟到伦敦公开放映他们的影片。由于这种“活动影戏机”技术上的完善和所拍影片真实新颖富有动作性,使卢米埃尔兄弟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不但全世界公认1895年12月28日为电影的诞生日,使电影成为“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艺术”(贝拉.巴拉兹语),而且大文豪高尔基在看了他们的影片后就曾预言:“它一定能够为一般的科学任务服务,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人们的智慧服务”,它将获得广泛的发展。
卢米埃尔兄弟不仅是首先在银幕上取得成功的试验者,最终完成了电影的发明,而且还作了摹拟有声片电影的第一次尝试,反映了他们强烈的让“伟大的哑巴”早日开口说话的愿望。
1895年6月由26位科学家联合发起的法国全国照相会议在纳维尔市召开。路易.卢米埃尔抓住机会拍下了代表们由梭昂河畔的一个码头下船上岸的新闻片《代表们的登陆》,并在24小时后就让代表们看到了影片。
题材选择
工作场景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拍摄下来的工人下班的景象。当工厂的大门打开,系着围裙的女工们和骑着自行车的男工们有说有笑地从工厂里出来,随后,厂主乘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着的马车驶进工厂,大门又重新关上。平凡的形象,活动的人群初次出现在银幕上,令人们感到万分惊奇。而那自然、朴实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是人们看上去,也会被其朴素的艺术魅力所感染。在以后的作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家庭生活
以自己最为熟悉的家庭生活为题材拍摄出来的影片,无疑是电影早期制作的最好的选择。在这一类的影片中:《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萨杜尔曾对这些影片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些影片既像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像无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这些富有情调和诗意的影片,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情趣,同时充满了资产阶级的闹情逸致。
政治文化
卢米埃尔和他所培养的摄影师们,还将摄影机镜头对准了那些具有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实事新闻等方面的内容和状态进行拍摄,表现出了他们开阔视野和广泛兴趣。比如:《耶路撒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的船下水》等等。这些影先以不同的景别、角度,准确地拍摄出那个时代异国政治、文化的色彩与特征。同时,这些作品也’是我们了解、认识上世纪末的最直观、最真实可信的例作。
自然风景
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尔作品的主要特征。在这一部分作品中,卢米埃尔更出色地表现出了一个摄影师的才华和他对电影的思考。作品:《出港的船》、《火车进站》、《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斯景象》等等,真实、自然地“抓住了生活实景”,记录了人类所生存的富有魅力的自然空间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状态。在影片《出港的船》中,出海的人迎着冲向岸来的一次次波浪,艰难地把船划出去。画面右上角,站在堤坝上的卢米埃尔夫人和孩子,迎着海风向划船人挥动着手帕,衣裙也随风飘动。卢米埃尔使用逆光拍摄,使整个画面诗意盎然。在这一部分影片中,摄影机位的安排和画面构图的处理上都十分的考究,卢米埃尔更多的运用景深、移动摄影等方式进行表现,使他不愧为赢得早期电影最出色的摄影师的美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2 13:4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