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肃,作曲家。江苏徐州人。青年时从事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入延安鲁艺文学院音乐系学习。曾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员,中央歌剧舞剧院院长,辽宁省文化局长,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音协北京分会主席。现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音乐周报》主编。作有歌曲《子弟兵新歌》平原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基本简介
卢肃,原名卢方平。江苏铜山人。1937年下半年,先后参加抗敌剧社和北平学生移动剧团。1938年随学生移动剧团到达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后留校任教。1939年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任音乐系主任,创作了一些受群众欢迎的歌曲。1941年创作小歌剧《除夕》、《我爱八路军》等。1943年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委,创作独幕歌剧《团结就是力量》。该剧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全国,影响很大。1944年回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6年调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任文艺工作室研究员,创作有小歌剧《防旱备荒》。建国后,先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沈阳音乐学院代理院长、辽宁省文化局局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音乐生活》月刊主编。曾参加歌剧《刘胡兰》的创作,并将《槐荫记》、《斗诗亭》改编为歌剧。
个人生平
1917年出生于马坡乡九段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3月人党。卢肃在徐州上学期间受反帝大同盟的思想影响。“九·一八”后参加过抗日学生运动。自幼喜欢音乐,但为糊口际,后来学了中医。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华北以后,便弃医参加了万籁领导的抗敌剧社,从事宣传工作,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九一八”事变后,卢肃参加了反日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考入万籁天领导的抗敌剧社,正式参加抗战文艺工作。1938年2月,在鸡公山秘密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5月参加北平(今北京)学生移动剧团,任歌咏指挥。同年10月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第三期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担任联大音乐系教员。1940年5月任音乐系主任,一面在联大从事音乐教学活动。培养战地文艺人才,一面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卢肃在晋察冀边区谱写了一批抗战歌曲,有《华北人民进行曲》《五一纪念歌》《晋察冀边区艺术节歌》《鲁艺二周年述怀》《春耕大合唱》《平原大合唱》《八路军之歌》《村选歌》《群众力量大如山》《毛泽东之歌》《枪口对外》《护麦谣》《推车上高山》《晋察冀日报之歌》《子弟兵战秋》《咱们庄稼汉》《认真选举》《拥军公约歌》《送上一支光荣花》等,还有儿童歌曲《小指头儿,大指头儿》(又名《抗战要团结》)、《滹沱河水哗啦啦》为崔嵬创作的活报剧《参加八路军》续写完成音乐,创作小歌剧《除夕》《我爱八路军》,孩乐四重奏《杏树林纪事》等。卢肃为牧虹编剧所谱曲的独幕歌剔《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在边区演出,别终齐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受到欢迎。这支进行曲气势非凡,抒发出势不可当、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不仅在边区传唱,也很快传至国统区和敌占区,成为革命军民向敌人进行斗争的战歌。
1944年,卢肃又回到鲁艺,1946年到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音乐研究组任研究员。在解放战争中,辗转在华北解放区进行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肃历任中央歌舞剧院院长,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代理院长。“文革”中受到严重冲击。文化大革命后历任辽宁省文化局(厅)长、北京市文化局第一副局长、局党组常务副书记、北京市音乐家协会主席。1987年从行政岗位离休。但文化艺术的创作仍在继续,并参加全国的文艺集成的编篡工作。任北京市文艺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并亲自主编了《中国戏曲音乐与集成》(北京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北京卷)、《中国民间乐曲集成》(北京卷)。继续进行音乐创作和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