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雪吞毡,汉语词语,拼音是wò xuě tūn zhān,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
坚贞不屈,意思是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后用以比喻
民族气节。出自《汉书·苏武传》。
《汉书·苏武传》:乃幽武置大窑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
牧羝,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
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
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卫律知道
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
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
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
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
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
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至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苏武被匈奴扣留的时候十九岁,在壮年时出使,等到了回国的时候,已经胡子头发全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