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传播
传播学领域术语
印刷传播,传播学领域术语,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11世纪,我国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完成了人类信息传播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类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
传播方式
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人工手抄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传播,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可以变成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11世纪,我国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完成了人类信息传播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类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
起源发展
印刷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印章和公元200年的拓印术,大约在隋末唐初(公元618~649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长庆年间,白居易的作品即常被人“缮写模勒(刊刻),炫卖于市井”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印刷品是我国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刷的佛典《金刚经》。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并做过木活字印刷试验。但由于木活字“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而被放弃。大约在1070年前后木活字印刷术传至西夏,印成9册10万字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1315年,中国最先铸出铜活字。后来,我国的印刷术连同其他发明沿着“丝绸之路”传向西方。
四个世纪以后,德国人古腾堡把活字印刷术变为实用技术,使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15世纪中,在德国的城市美因茨,有一个名叫约翰·根斯弗莱施的人,大家都叫他古腾堡。他把一些已经相当普遍的材料和方法凑到一起,把西欧做酒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一下子复印出许多份宗教文件;他所用的手排版的金属活字实际上也不是新东西,因为朝鲜人已经使用了差不多的东西,但是他发现了效率高的铸字方法,因为他排印的是音节文字,不是表意文字。他把所有这些因素凑到一起,创造了一种可行的一次印制多份书面经文的办法。往往印制得非常精美,成本相对说来比较低。于是,15世纪40年代初或约在1456年,就成了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前一个日期是庆祝印刷文件,后一个日期是庆祝古腾堡印制的《圣经》。从技术角度说,古腾堡所做的以及自从他的时代以后大众媒介所做的,就是把一架机器放进传播过程,复制信息,几乎无限地扩大一个人分享信息的能力。传播过程并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人要靠信息过日子,这种分享信息的高效能力便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印刷技术发明以后,伴随而来的是报纸、书籍和杂志等印刷品这些传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于是,人类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和范围得到飞速的增长。随着印刷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逐步进入到工业社会。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人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以往,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竹简、帛书、“邸报”等书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随着印刷业的飞速发展,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传播业日益兴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此阶段的报纸,政治宣传色彩浓厚,再加上交通、通信、印刷、纸张等成本较高,价格不菲,因而难以普及。到19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出现了第一种真正的大众媒介——便士报。这种报纸商业色彩突出,追求利润,成本低廉,因而价格便宜(一个便士),广大普通市民有能力支付,且因内容通俗而广受欢迎。这是“快速印刷技术和报纸的基本概念相结合,形成了第一种真正的大众传播媒介。”
意义
印刷术给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利用印刷术可以大量地复制、高效率地得到信息,文化得以广泛地传播,文化垄断被打破,加快了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并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8 17:35
目录
概述
传播方式
起源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