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体,指印刷时用的字体或类似印刷时用的字体。英文印刷体有
Times New Roman等,中文印刷体有
宋体等。
The child carefully printed his name in capitals at the bottom of his picture.
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
报宋。宋体是中国明代
木版印刷中出现的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
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
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
雕版印刷兴旺,
刻书中心发展较快,
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起源于明代,清人
蒲松龄说:“隆、万时有书工专写肤郭字样,谓之宋体。
刊本有宋体字,盖盼于此”。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中国书法和雕版印刷的结合产生了宋体字,因此,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
刀刻的韵味。
也叫“
正书”、“
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
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
艺术价值的“
章草”。汉未,
张芝变革“章草”为“
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
张旭、
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
也叫“
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
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
秦隶”(也叫“
古隶”)和“汉隶”(也叫“
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是
大篆、
小篆的统称。大篆指
甲骨文、
金文、籀文,
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
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有隶、楷之间的过渡。
介于
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汉末。
机器印刷术的历史产物。至少已有一百年的时间,黑体汉字抹掉了汉字手书体的一切人为印迹及其造字渊源,没有手书的起始和收笔;它以
几何学的方式确立汉字的
基本结构(它是构建性的,而非书写性的),其均匀的笔画宽度和平滑的笔画弧度表现出一种稳定的、充满机器意味的无
时间性及
共时性特征。
印刷体是企业在不损害原有标志的
设计理念和视觉结构形式的原则下,针对
印刷方式的不同表现和
印刷技术、制作程序的限制,制作
标准字的各种变体设计,并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如,线条粗细变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应用规范,标志字型的表现形式及应用规范,线框空心体,网纹、线条的表现形式及其应用规范。
印刷体实际上是标准字基本要素和其他基本要素的组合。由于标准字应用在平面印刷品、立体
空间物体、特殊材料的霓虹灯、布匹上刺绣等各种媒体时存在差异及工艺制作的技术性问题,因此对标准字的设计往往采用变体,以加强标准字的传达功能。
第一,印刷体的设计应建立在印刷和制作工艺的客观要求上。醒目、有个性,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常用的变体设计有放大或缩小变形,图底互换或黑白反转变形,字体的线框空心体,网点、线条的变形或将二次元的
平面图形设计成
三次元的立体设计。
第二,印刷体的设计应强调标准字的
整体性、
集合性效果。可以将标准字连续并列
重复组合,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标准字简单独立的效果,而且还起到通过视觉要素的反复和强化增加
视觉传达效果的作用。印刷体可用于
包装纸、
手提袋、广告
招贴之中,从而避免因标准字的简单重复而使消费者产生反感。在整体性的设计过程中,印刷体的集合构成应抓住标准字的造型和编排特征,同时强调与其他要素的配合,如做底,加框,立体,投影等,使其具有特色。同时还要注意标准字的动感表现,如大小、面积、色彩和结构组合等。
印刷体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其形体上的变化所能实现的认同功能。由于字体的造型不同,印刷体能给人不同的影响,从而实现不同的企业识别系统的传播。以细线构成的字体容易让人联想到纤维制品、化妆品、香水、女性用品等,以圆滑的线段构成的字体给的人感觉是食品、糖果、
糕点、香皂、儿童用品等,而以直线、粗线构成的有力的字体,易让人联想到机械、工业制品、工具类用品。通过不同的字体的变化和规范,使消费者和员工形成对
企业标志的识别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