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梅州会馆由黄德新乡贤召集了20人发起,于2002年1月26日创立。梅州会馆,顾名思义是州级乡亲会,范围界限于祖籍地中国梅州五县一市一区,即大埔、五华、兴宁、梅县、平远、蕉岭、丰顺及梅江区。
发展历史
客家人迁移印尼可上溯至700年前。早期客家人来到印尼谋生,所到之处多为荒夷之地,但顽强的客家人凭借超人的坚忍和智慧在“蛮烟瘴雨”中立足,开采矿山、开垦荒地、种树割胶,在印尼历史上留下举足轻重的篇章。其中最知名的就是200多年前梅县客家人罗芳伯在印尼加里曼丹岛创立的“兰芳共和国”。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已成为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不完全统计,印尼各地定居的华人约有2000 万人,其中客家人约800多万,是当地华人族群中最大的民系。
2002年1月26日,由黄德新、熊德龙、郑贵勋、李世镰等20多位乡贤共同发起创办的印尼梅州会馆宣告成立。李世镰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主席,承担会徽、会旗的设计。还筹备当年3月26日在雅加达海霸王国际大酒楼举行第一届理监事就职典礼的千人大会。
2007年9月22日,印尼梅州会馆在雅加达举办成立5周年庆典及庆祝中秋文艺联欢晚会,筵开160席,出席嘉宾逾千人,出席者包括印尼文化与旅游部秘书长萨达尼尔宛达尔(DR.Sapta Nirwandar)、哈迪翁多洛(Hadi Umtoro Drajat)、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公参杨玲珠,以及来自国内各地区的华社团体主席及理事会代表。
2007年10月12日,以会长李世镰先生为团长的印尼梅州会馆寻根访问团一行120多人抵达梅州,开展为期十天的寻根活动。此次的寻根活动,印尼梅州会馆组织了一大批新生代华裔,皆在让华裔新生代进一步了解家乡。
2010年3月15日,印尼梅州会馆中文电脑班开班,反应踊跃,为了满足广大民众对学习中文电脑的需求,特地增加班级。印尼梅州会馆于10年前开设中文电脑班,受到好评,电脑教课分成几项教材,包括使用仓颉或拼音系统打字,学习Crowel draw、Photoshop及上网。
2012年2月19日,印尼梅州会馆在雅加达中区新会所,即Jl.Batu Tulis Raya No.37,举行落成乔迁暨新春团拜联欢庆典。
2012年3月4日晚上,印尼梅州会馆成立十周年纪念在雅加达太阳城大酒家隆重举行。印尼国会议员叶锦标、中国大使馆钟瑞明总领事、中国梅州副市长陈丽霞率领20多位庆贺团、印华社团代表、帖请嘉宾、各地乡亲代表等等,估计千多人参加。
2014年01月11日,印尼梅州会馆第4届第1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5届新理监事选举会议,蓝贵良宣读修改章程内容,包括理监事任期由之前的3年改为5年,坚持不设立分会,卸任会长直接担任辅导主席等。投票选举结果由陈志明当选第5届(2014-2018年)会长,张和然当选理事长,江淼成当选监事长,李世镰蝉联辅导主席,并举行交接仪式。
社团宗旨
该会馆成立的宗旨,是为了团结乡亲、服务社会、促进文教以及救灾扶贫;其方针为印华多,元民族加强交流合作、互相了解、和谐相处以及同舟共济为印中文化经济交流架桥铺路、增强印中两国友谊。
组织体系
印尼梅州会馆监事长:汤崇源
该会馆7位副会长以及12位副理事长,即陈志明、田锦堂、锺霖昌、李荣霖、彭育文、黄重庆、林日祥、廖幼青、江淼成、黄国栋、陈杰盛、张健忠、陈霞珍、陈嘉佳、陈联荣、李道公、李振强、温腾贵和谢华安。
建设成就
印尼梅州会馆凝聚了梅州客家人的力量,积极展开各种扶贫济困的活动—赈灾、义诊、捐血、爱心探访与赞助孤儿院、养老院,颁发助学金,修建灾区破落的学校,兴办中文电脑补习班等社会公益活动,并与世界各地的华人,开展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
印尼梅州会馆成立以来,进行了许多慈善活动,向社会贫穷人士捐赠必需品。2004年底亚齐发生地震及大海啸时,也捐赠大量的救援物资及资金。此外,该会馆也援助徐图利祖山崩灾民,在巴东地震及在日惹省万杜尔地震灾区兴建学校。由叶丽珍女士领导的15人医疗小组,不久后将到萌姑露省地震灾区为灾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教育方面,该会馆曾经到中国进行学术研究及成立计算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