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乌雕
鹰科乌雕属的猛禽
印度乌雕(学名:Clanga hastata):是鹰科、乌雕属的猛禽。体长约60厘米,翼展150厘米。是一种结实的中型鹰,头很宽,张开的嘴巴较宽,粗大而丰满,一直延伸到眼睛中间。鼻孔是圆的。有短而宽的翅膀和相当短的尾巴。由于跗骨的羽毛不太厚,腿显得更长更薄。与同类相比,成鸟基本上是棕色的,在成鸟身上,棕色的羽毛更为苍白,该物种的整体颜色较浅,虹膜较深,使眼睛看起来比羽毛更暗。
物种学史
印度乌雕早期被认为是小乌雕东部亚种,但已证明其非常独特,且易于通过形态学、行为学、生态学和DNA序列数据进行分离。印度血统似乎在大约36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从小乌雕和体型较大的乌雕的共同祖先分化而来。“原始乌雕”可能生活在阿富汗的一般地区,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开始时,当冰川和沙漠在中亚发展时,它被分为北部和南部血统。
印度乌雕虽然最初被认为是小乌雕的亚种,但实际上二者有明显区别。在1914-1922年期间,大多数的权威机构都将这二个物种形式视为一个物种。帕里等人在2002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根据其在外部形态、骨学、行为和繁殖性的差异,应将其视为完整我独立物种。这一结论也得到了Väli(2006)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研究的支持,该研究表明,在该位点上,印度乌雕与乌雕和小乌雕之间的遗传距离大于后两个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Seibold(1994年)、Seibold等人(1996年)、Helbig等人(2005年)和Lerner及Mindell(2005年)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乌雕和小乌雕彼此和印度乌雕形成一个单系。他们建议将这些物种合并到“高冠鹰雕属”(Lophaetus),由于性别原因,需要将名称从hastata改为hastatus。Wells和Inskipp,2012年建议将这三种乌雕物种归入一个新属,即“Aquilodes”。一些系统论者如Wink和Sauer-gürth在2004年和Gjershaug在2006年倾向于将“Lophaetus”属并入“Aquila”(鹰属)。
乌雕作为一个群体,与鹰属的典型成员“真正的鹰”截然不同。而最终在2014年,它们从鹰属中分离出来,印度乌雕、乌雕和小乌雕这三个物种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属“Clanga”(乌雕属)。
形态特征
印度乌雕体长约60厘米,翼展150厘米。头很宽,嘴巴是所有乌雕属中最宽的。与同类相比,该物种的整体颜色较浅,虹膜较深,使眼睛看起来比羽毛更暗。通过颜色较浅、眼睛较深和栖息地偏好,可以将成年印度乌雕与乌雕区分开来。大约3-4个月后,幼鸟会变成光滑的棕色,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尖端呈奶油状,呈现出斑点状外观。上尾羽为浅棕色,白色,呈条纹状。中间的隐蔽处有大的奶油状斑点。大约18个月后,印度乌雕会换毛,颜色变深,斑点变少。与小乌雕和乌雕不同,一些较年长的幼鸟完全没有明显的斑点,而且也缺少小乌雕幼鸟的乳黄色颈背。
该物种是一种结实的中型鹰,有短而宽的翅膀和相当短的尾巴。成鸟基本上是棕色的,要想成功识别这种物种需要良好的视野。张嘴的“嘴唇”粗大而丰满,一直延伸到眼睛中间。鼻孔是圆的。由于跗骨的羽毛不太厚,腿显得更长更薄。在成鸟身上,棕色的羽毛更为苍白,因此,无论是在上面还是下面,苍白的翅膀覆盖物和飞行羽毛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对比。头部相对于身体尺寸来说是大的。在飞行中,它的翅膀更圆,比体型更大的乌雕更轻、更纤细、体积更小。乌雕的翅膀比飞行的羽毛更暗。在幼年和随后的亚成年羽毛中,与乌雕相比,上翅羽上的苍白斑点较小,与上翅羽和飞行羽的底色对比较小。然而,印度乌雕与乌雕非常相似,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被可靠地识别出来。
栖息环境
印度乌雕喜欢开放栖息地,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干燥森林,在森林内或附近的开阔区域驻扎。栖息地包括低强度农垦区、湿地、开阔的森林和城市花园。夏季首选的栖息地是被草地和田地包围的树林,而在冬季,首选靠近草地和森林的沼泽。有时会栖息在稻田周边的树上,有时甚至在大型城市公园筑巢。
生活习性
印度乌雕的运动方式包括飞行倒转、拍打机翼和全环飞行。它们是乔木筑巢物种,并且也是强大的捕食者,留鸟,与相关的小乌雕和乌雕不同,那两种都是高度迁徙的物种。印度乌雕主要以哺乳动物为食,从地面捕捉,猎物主要是哺乳动物,也捕食青蛙和鸟类。在一个巢穴中,曾经记录了10种猎物,包括哺乳动物(47%)、鸟类(33%)、爬行动物(16%)和两栖动物(3%)。
分布范围
留鸟:印度和缅甸。
繁殖地:孟加拉国和尼泊尔。
季节性不确定:柬埔寨。
游荡:巴基斯坦。
繁殖方式
筑巢主要是由雌性完成,雄性偶尔也会带来建材安放在树杈的巢中。巢是一个圆形的扁平结构,放置在靠近树梢的杈上。每巢通常产1枚卵,有时为2枚。一窝的产卵期为71天。两性都参予孵化,雌性在白天占多数,孵化期至少持续31天。雄性完成所有的狩猎并将食物带到巢穴。雌性喂养幼雏,直到第7周才开始狩猎。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易危(VU)。
种群现状
印度乌雕的密度很低,在任何分布区域地方都不常见,因此,尽管其分布范围很大,但据信全球种群数量低于10000只。位于2500-9999只成熟个体的范围内,相当于3750-14999只个体,在此四舍五入为3500-15000只个体。2009年在柬埔寨发现一只被捕获的个体后,柬埔寨和东南亚其他地方对其状况的了解有所提高,这可能需要在未来向上修订物种估计数。
趋势证明:由于在其大范围内持续的栖息地转换,该物种被认为以缓慢至中等的速度下降。然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准确地估计其下降率,并找出原因。
参考资料
Indian Spotted Eagle.ANIMALS.FANDOM.
Indian Spotted Eagle Clanga hastata.The IUCN Red List.2021-03-01
Indian Spotted Eagle.globalraptors.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5:18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