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Cannabis sativa L.)别名胡麻、线麻、山丝苗,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大麻的枝具纵沟槽,密生灰白色贴伏毛;叶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叶柄长密被灰白色贴伏毛,托叶线形;花黄绿色,花被膜质,外面被细伏贴毛;瘦果为宿存黄褐色苞片所包,表面具细网纹。花期5-6月,果期为7月。
植物学史
栽培历史
大麻在《诗经》中有记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和“东门之池,可以沤纡”等诗句,这里的“麻”字就是指大麻;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将“麻子”列为上品,云:“麻子,生太山川谷。”说明汉代麻子产自山东;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大麻的栽培技术,而在《齐民要术·种麻》中有记载“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可见人们当时已经知道麻可与小麦等作物轮耕,但不可连耕;在宋代《图经本草》中归载:“今处处有,皆田圃所莳,绩其皮以为布者。麻簧,一名麻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采。麻子九月采,入土者不用。”这说明当时大麻种植已相当广泛;其他典籍中,亦有不少关于大麻栽培的记载;大麻曾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周礼》中其曾被列为五谷之一,即麻黍稷麦豆。
应用历史
人类利用大麻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从亚洲各地区挖掘的窑洞中均发现了大麻纤维;在公元70年,在罗马名医Dioscorides所著的《本草植物医疗指南》中提到了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并传到印度及整个欧洲,最终传到美洲新大陆,早期的移民者将其作为纤维经济作物进行种植;而《独立宣言》的初稿就是写在大麻制的纸上的。
中国使用麻的历史较早,大麻作为纤维植物出土的实物较丰富。最早的是位于西辽河流域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辽宁北票丰下出土的大麻纤维,距今4000年左右。
形态特征
大麻高1-3米,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茎
枝具纵沟槽,密生灰白色贴伏毛。
叶
叶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中裂片最长,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表面深绿,微被糙毛,背面幼时密被灰白色贴状毛后变无毛,边缘具向内弯的粗锯齿,中脉及侧脉在表面微下陷,背面隆起;叶柄长3-15厘米,密被灰白色贴伏毛;托叶线形。
花
雄花序长达25厘米;花黄绿色,花被5,膜质,外面被细伏贴毛,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小花柄长约2-4毫米;雌花绿色;花被1,紧包子房,略被小毛;子房近球形,外面包于苞片。
果
瘦果为宿存黄褐色苞片所包,果皮坚脆,表面具细网纹。
分布范围
大麻原产于锡金、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各国均有野生或栽培;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和栽培。
生长环境
大麻生长在山坡、农田、路边及荒地等,其海拔可高达2900米。
生长习性
大麻喜温暖湿润气候,苗期能耐3-5°C的低温或更低的温度,在现蕾至开花末期要求温度在16-25°C,促使其干物质大量增加,其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C。大麻根尖有大量的根毛,侧根多,为直根系,属深根性作物,其根系在开花之后基本停止生长;其茎秆高大,不耐强风,易遭风灾,刮断其麻梢生长点,或大量麻株倒伏。大麻是喜光的短日照作物,缩短日照和光照,可促进开花。花期5-6月,果期为7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大麻通常为雌雄异株植物,偶尔有雌雄同株,一般在上午9-12点开花,借助风进行传粉。
人工繁殖
在生长健壮,结实多的雌株上割取果枝,晒干、脱粒后备用;北方地区多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播种,南方地区在3-4月下旬播种为宜,均匀播种到土壤中后,覆盖土壤,再覆盖一层草木灰即可,7-10天后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作为大麻的栽培地,在固定栽培地块后,可重茬连作7-10年;但不宜在土壤黏重的涝洼地或纯砂质土地上种植,以玉米、大豆为前茬口为好,在前茬使用过普施特等长残效农药的地块上禁种。
在秋天或早春整地,全面清理地表残株,结合施用底肥,可施腐熟的农家肥,深耕土壤并耕细耕匀,以加深活土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达到细、平、暄、碎,达到待播状态;在播种前半个月整畦,风化土壤,可提高地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生根。
田间管理
在大麻幼苗出土后,长高至6-10cm时候,需要间苗、定苗,减少细弱麻株和脚麻,保持苗间通风透光;在麻茎进入迅速生长期以前,需进行中耕除草,当植株现蕾后不再进行中耕,最后1次中耕时需进行培土操作,防止植株倒伏。
水肥管理
大麻追肥以速效肥尿素、硝铵、硫胺为主,第1次施肥用农家肥混合硫胺,第2次施肥时对其弱苗着重施肥,使田间幼苗均衡生长,最后1次追肥在其茎的最大伸长期前进行;做留种的大麻可增施磷肥,提高品质。当大麻幼苗出土30-40天后,进行第1次浇水;进入旺盛生长期,要勤浇水,10天左右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从雄花盛开到采收前停止浇水。
采收
以收获纤维的大麻在雄株大多开花完毕,且雌株结实时一次全部采收,在晴天上午和傍晚进行,当天采收的大麻当天沤麻,沤洗出的麻洁白柔软,品质优;以收获种子的大麻一般在收割纤维用大麻的40-50天后进行采收,中部种子完全成熟,其苞叶枯干,为灰褐色,而梢部的种子仍为绿色,采收后,将收割的雌株晾晒在水泥地上,进行植株与种子的脱离,经过筛选、风干后,贮藏起来。
病虫防治
病害
大麻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等。
大麻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暗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近圆形小病斑,病斑中部淡褐色,周围呈暗黄色,在发病后期,病斑上散发许多黑色粒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萎蔫、卷缩脱落;可在发病初期用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退菌特、多菌灵、多福混剂、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在高温高湿季节的晴天,在其叶面喷施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能够较好防止病菌再次侵染扩撒。
黑斑病发病时,叶面上最初呈现暗紫色小斑点,逐渐扩成呈不规则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上有轮纹,中央呈褐色或灰白色,边缘呈黑褐色,在发病后期,病斑上密生许多灰褐色小丛霉;在发病初期,每隔10-15天用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共喷2-3次。
虫害
大麻发生的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黄翅大白蚁、大麻款冬螟等。
3龄后的小地老虎幼虫咬食大麻的根,地下茎或近地面的嫩茎,使大麻幼苗萎蔫甚至死亡,当大麻出苗后,被害植株达到5%左右时,可用一定浓度的辛硫磷、敌杀死、敌敌畏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于高龄幼虫,可用一定浓度的敌百虫加水喷在棉籽饼或油渣上并混合混匀,制作成毒饵撒在幼苗附近进行毒杀。
黄翅大白蚁主要危害大麻的幼苗和成熟植株,咬食其根部、韧皮部和茎基部,被害植株根部有虫眼,可用一定浓度的甲敌粉、敌百虫、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将黄翅大白蚁喜爱的甘蔗渣、松木、松枝、稻草等食物经过亚砷酸水浸渍后放在大麻被害株周围进行诱杀。
大麻款冬螟的幼虫钻蛀叶柄、茎部形成虫洞从而进行危害,导致大麻植株易被折断,在成虫第1次产卵前,喷施一定浓度的敌杀死、辛硫磷、克蚜螟等药剂进行防治,或黑光灯诱杀,效果显著。
下级分类
大麻种下有二亚种印度大麻与火麻,二者具体特征可见下表: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大麻茎皮的纤维长而坚韧,可织麻布、编鱼网、做绳索等等;其全秆制浆性能优,可用于造纸,这种“非树木纸张”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种子可榨油,用于制造油漆,涂料等,油渣还可作饲料。
药用价值
大麻的叶药性三级干寒,味苦,具有镇静止痛、安神催眠、燥湿愈伤、清热消炎等功效,主治心烦不安,严重失眠,各种湿性疮疡等病症;其种仁叫做火麻仁,药性甘、平,具有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的功效,主治肠燥便秘、丹毒、痢疾、月经不调等病症。
物种危害
田间危害
大麻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4级,为一般入侵,其为一般性农田杂草,可在其结果前拔除,入侵性较弱,并未造成危害。
人体健康危害
由于大麻中含有致幻物质—四氢大麻酚(THC),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成瘾性和麻醉性,不法分子用此来制造兴奋剂和毒品,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被列为世界三大毒品之一,因而被一些国家禁止种植,大麻的应用研究也因而趋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