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是鸡形目雉科孔雀属中的一种鸟。蓝孔雀是鸡类中的“巨人”,雄鸟和雌鸟的羽色有差,雄鸟头上具冠羽,头、颈和胸部均为蓝色,尾羽并不长,构成尾屏的尾上覆羽可达身长的2倍,平时合拢托在身后,开屏时屏面宽约3米,高约1.5米,绚丽多彩。羽质细长,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鲜艳夺目。雌鸟相对于雄鸟来说,身形比较小,羽毛是暗绿、灰色和蓝色的混合色,以灰绿色为主。
形态特征
蓝孔雀体长体长90-230厘米,
翼展130-160厘米,体重4-6千克。雄鸟头上具
羽冠,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头顶、颈部和胸部为蓝色。翅膀上的
覆羽为黑褐色,飞羽黄褐色。腹部深绿色或黑色。尾上的覆羽形成尾屏。雌鸟头上具羽冠。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褐色,羽缘带有绿色。眼眉、脸部和喉部为白色。颈下部、上背和上胸部为绿色。上体其余部分为土褐色。翅膀具白色的边缘。下胸部暗褐色。腹部暗黄色。虹膜褐色。腿、脚角褐色。
蓝孔雀和
绿孔雀有一些差异,成年野生绿孔雀体形虽大,但生性胆小机警,绿孔雀踩的脚印比较大,比较长,绿孔雀双足分别长有长距,就像两根尖锐的刺。蓝孔雀的腿、颈和翎羽较长,雌雄都有闪烁的金属光泽,叫声略低于绿孔雀。蓝孔雀缺乏鞍羽。蓝孔雀同种异性差异很大,雄性体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呈灿烂的蓝色,羽光彩熠熠,身披翠绿色,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覆尾羽长1米以上,可以竖起来像一把扇子一样“开屏”。
蓝孔雀羽片上缀有眼状斑,这种眼状斑是由紫、蓝、黄、红等构成。开屏时光彩夺目,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蓝孔雀还会抖动其尾羽,发出“沙沙”声。雌性蓝孔雀比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鸟的吸引。雌性相对于雄鸟雌鸟比较小,很不显眼,其身长仅约1米,重2.7至4千克。羽色主要为灰褐,无尾屏,无距。幼孔雀的羽冠簇为棕色,颈部背面为深蓝绿色,羽毛松软,有时出现棕黄色。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疏草原或有灌木丛、竹丛的开阔地带,从平原地带到高山地带的森林、灌丛中。喜欢在靠近溪流处生活。一雄多雌集小群活动。晚上则栖息在高枝上。
生活习性
不善远距离飞翔,双腿却十分强健,奔走如驰。性机警。鸣叫声非常洪亮。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
分布范围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引进:澳大利亚、巴哈马、新西兰、美国(夏威夷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6-12月。营巢于灌丛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时雄鸟的羽毛特别绮丽。常见数只雄鸟追随于雌鸟周围,并把艳丽夺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开如扇状,不断抖动,并相互摩擦而发生“沙——沙” 的音响。雄鸟为争雌还发生格斗。巢营于郁密的灌木丛、竹薮等的高草丛间。巢异常简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窝,并衬以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雌鸟每隔一日产一卵,多在黎明产下。卵每产4-8枚,一般为5-6枚。卵呈钝卵圆形,壳厚而坚实,并微有光泽;呈乳白,棕或乳黄色,不具斑点。
孵卵由雌鸟承担,经28-30日才孵出雏鸟,雏鸟有隐蔽于雌鸟尾下的习性。生长缓慢,第一年的幼鸟与雌鸟略同,而雄性幼鸟的颈部则色彩较鲜艳。第二年的幼鸟与同性别的成鸟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脸上裸露部呈蓝色和黄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时雄性幼鸟具有完全成长的尾屏。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人工养殖技术成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人工养殖
蓝孔雀尚缺乏品种标准与生产指标,但可根据外貌、体重、生长发育、产蛋量、孵化率等性状进行选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选择健康、羽色鲜艳、脚有力、趾不弯的个体。应进行编号,以防近亲交配。为此,应向不同单位引进具有不同血统的种蓝孔雀,索取系谱资料。蓝孔雀与绿孔雀可以杂交,其杂种后代完全能育。
繁殖周期
蓝孔雀的繁殖期有强烈的季节性,一般在6-8月份。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了产蛋季节。
孵化方式
分为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大类。
饲养管理
育雏期为2个月。初生孔雀为黄褐色绒羽,头顶及背部略深,腹部色浅,飞羽为黑褐色。一般都采用人工育雏法,1-20日龄采用网养或笼养。每个网架长250厘米,宽200厘米,底网高60厘米,室内外均设栖架,应提倡笼 育,可利用雏鸡用笼。
笼育雏温度与湿度:1-10日龄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以后羽毛增多,可以与室温相同。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日龄日喂次数饲料1-10月,每天4次熟鸡蛋、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11-30月,每天3次熟鸡蛋、肉沫、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31-60月,每天2-3与上同。再加玉米渣、高粱等。
每群饲养量以40-50只为宜,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饲养
密度。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群。并建立信号条件反射以便于管理。定期消毒、驱虫和防疫、灭鼠、防兽工作。及时隔检病雏。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是指61日龄至成年(2年)前生长阶段。育成舍的室内约占1/3面积,
运动场网高5米,室内外设栖架,饲养密度为20只/100平方米。饲料以纯合颗粒料最好,每天喂2次,青绿饲料喂2次,应定期检测体重。如作为商品肉用仔孔雀,饲养8个月龄后能达到3.5-4公斤,便可上市。
三、成年期的饲养管理
孔雀成年期是指2年以上产蛋期的孔雀或休产期的孔雀。种孔雀舍每栏公母配比为1:3-5,栏舍面积为5米×10米,室内外各半,网高5米。网孔为1.5厘米×2.5厘米,运动场上应种植遮荫植物。饲喂定时定量,保持安静,注意清洁卫生。
一般于注射后第2天停产,至5-7天几乎全部脱落,并开始迅速长出新羽束。此方法同样要做一些活体试验后应用。另外在饲粮中要增加动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促进羽毛生长。做好越冬准备工作。
4.冬季管理天气寒冷,除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外,在饲粮中增加谷粒和油料种子量。地面可铺些垫料,保暖的同时注意通风。在休产季节进行防疫与防治寄生虫病工作。
疾病防治
蓝孔雀有相当强的适应性与抗病力,但在环境条件与饲养管理欠理想时,也容易患白痢病、禽霍乱、球虫病、蛲虫病。有些地区还发生过鸡新城疫、禽痘、
马立克氏病等。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免疫程序,很多是套用鸡的免疫程序,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平时要定期搞好清洁卫生,投喂驱虫药物,有条件测定孔雀体内
抗体后再进行免疫工作。
规范管理
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
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蓝孔雀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