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报》(Hindustan Times)创刊于1924年,是印度著名的英文大报,仅德里版的发行量就超过100 万份。网站含新闻、商业、影视娱乐、时尚生活等。
有关报道
深层危机
“塔里木盆地9个风险勘探区块共11万平方公里的矿区面向国际石油公司开放。”这是海内外媒体近期关注的热点。海外媒体指出,中国此次是首次开放外国公司前往塔里木盆地“富矿带”找油,在中国石油开放历程上将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石油计划引进国际上最新的勘探理念和先进的勘探技术,提高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实现油气勘探大突破。
国家石油安全
对于深埋在地下的石油,任何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是以损失部分石油权益的办法请外国石油公司勘探开采,还是等到未来本国有开采能力再行开采。
中国人民大学石油能源安全问题专家查道炯指出,在石油勘探领域放弃对外合作,是一种比较狭隘的角度,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中国要先用完国外的石油,再利用国内的石油。
“这种观点有自身的逻辑,但是认为开发国内石油降低对海外的依赖,也是国际的一种新趋势。”查道炯告诉记者,美国根据布什总统的新能源政策,逐渐开发大陆架、阿拉斯加的石油,平抑价格倒是其次,更多的是降低政治代价。中国的情况也比较类似,利用国外石油,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国外的油田往往不让中国进入,对中国有政治上的顾虑,而且往往因为对象是中国而故意抬高价格,即使中国收购成功也会有“资产缩水”的问题。
查道炯解释这一次能源对外合作高潮的原因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到了“走出去”的空间极限,俄罗斯方面合作进展缓慢,中东不对中国开放,伊朗方面也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而非洲也接连发生中国工人被绑架的事件。
前去中国
《
印度斯坦时报》7月5日文章,原题:成群结队去中国
在全球成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的首都,即使在不久前遇到30岁以下的印度专业人士或来华寻求事业的印度单身女性,也是件稀罕事。
“10年前,移居北京的印度专业人士大都40多岁”,北京印度人社区主席辛格说,“甚至3年前,我也很少遇到在北京工作的印度单身妇女”。辛格说,“慢慢地,随着公司认识到印度技术人员能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如今有更多印度人来到了北京。”
美国有近200万印度人,而我们最大的邻居中国仅有2.5万名印度移民。在华的大多数印度人是流动人口,在中国住上3到5年就回去了。北京印度人社区登记的人数有600多,在人口超过1700万的北京的街头与一名印度人不期而遇仍然是件令人惊喜的事。
但自3年前,印度的新型出口“产品”———年轻而训练有素的人力如涓涓细流般到来了,追逐中国的经济繁荣。而在过去,中国经济繁荣只有通过塑料和电子产品的大宗批发商才与印度相联系。这些年轻人追逐与中国经济增长相联系的职业。
去年8月,阿纳波·高什以一家公司的国际销售经理的身份移居北京。他说:“在发展最快的两大经济体内累积工作经验是很大优势,我唯一的担心就是语言。”
2006年,24岁的印度前国家级羽毛球运动员纳拉亚恩投身商界,以丹麦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项目组副经理的身份赴华。纳拉亚恩选择北京是因为那里是该公司最繁忙的全球出口地。“它是个令人兴奋的工作地点。就基础设施和决策付诸行动的速度来说,来到中国真令大开眼界。而且在我公司里,女性要比男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