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板块为次级
大陆板块,形成于
白垩纪,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比已知的任何板块移动的速度要快。
印度板块为次级的大陆板块,属于印度澳洲板块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印度板块形成于九千万年以前的白垩纪,原来位于南半球,自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分离,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约在五千到五千五百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时期和欧亚板块碰撞拼合,主要缝合带在喜马拉雅-雅鲁藏布江一带。这一时期,印度板块移动了约二千到三千公里距离,比已知的任何板块移动的速度要快。
在欧亚板块南缘,沿印度与尼泊尔剪切带(orogenic belt),由沉积物挤压凸起,形成了
青藏高原和
喜马拉雅山脉。据测量,印度板块向东北每年移动5厘米,而欧亚板块每年向北移动2厘米,因此导致欧亚板块变形,而印度板块每年被压缩4毫米。
地质学家认为,大约5千万年前,以每年20厘米高速运动的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撞击,抬升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但是印度板块为何具有如此的高速度一直让人迷惑不解。一个印度-德国科学家联合小组近日通过研究后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印度板块比之前预想的要薄得多。相关论文10月18日发表在《自然》上。
地壳岩石圈由漂浮在半熔化的地幔中的14块板块构成,今日的非洲、南极洲、印度、澳洲以及南美洲则是由1.4亿年前的巨大板块冈瓦纳大陆分裂的碎片形成。一般的板块彼此远离的速度在每年5厘米左右,而印度板块的滑行速度却高达20厘米/年,这使它最终撞击到了南亚大陆,从而产生了喜马拉雅山。
那么,是什么促使印度板块如此快速运动?在最新的研究中,该印度-德国科学家小组利用横波功能接收(S-wave receiver function)技术,探测了震波通过岩石圈和岩流圈的不同时间,并因此计算出印度板块的厚度为100公里,只有其它板块的三分之一。
论文合著者之一、德国波茨坦地质研究中心(GFZ)的地球物理学家Rainer Kind表示,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
地震数据,以使观测结果更为可靠。研究人员同时认为,印度板块如此单薄的原因在于,当它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时,它恰巧位于岩流圈最炎热区域的上方,这使得它更深层的根部区域被熔化了,从而变得单薄并能更容易地在地幔中滑动。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Jason Phipps Morgan说,此次研究非常有趣,它将一个板块的厚度与它的运动速度联系了起来。这对我们认识板块运动与地幔传输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美国纽约拉蒙-多尔蒂地球观测所(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的地球物理学家Michael Steckler则表示,他对此次研究所用的技术印象深刻。结合其它数据来看,得到的结论也是十分可靠的,毕竟,板块是生来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