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鹡鸰(学名:Motacilla maderaspatensis):体长210-240毫米,体重30-36克。整个头、颈和上体黑色,前额有一条窄的白纹,一条长而宽阔的白色眉纹从嘴基一直向后延伸至后枕两侧。翅上小覆羽、中覆羽黑色,翅上大
覆羽基部黑色。其余白色。
飞羽黑色,
初级飞羽具窄的白色羽缘,外侧次级飞羽有宽阔的白色羽缘,其内侧基部有一大的白斑。尾黑色,外侧一对尾羽白色,次一对仅内侧基部有白色羽缘,其余尾羽黑色。下体颏、喉、胸、头侧、颈侧均为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褐色。嘴、脚黑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黑色部分通常为暗黑褐或暗灰褐色而不为黑色。
白眉鹡鸰整个头、颈和上体黑色,前额有一条窄的白纹,一条长而宽阔的白色眉纹从嘴基一直向后延伸至后枕两侧。翅上小覆羽、中覆羽黑色,翅上大覆羽基部黑色。其余白色。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具窄的白色羽缘,外侧
次级飞羽有宽阔的白色羽缘,其内侧基部有一大的白斑。尾黑色,外侧一对尾羽白色,次一对仅内侧基部有白色羽缘,其余尾羽黑色。下体颏、喉、胸、头侧、颈侧均为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褐色。嘴、脚黑色。
留鸟,但在中国为偶见
迷鸟,生活习性上和
白鹡鸰很相似。常单独成对或呈3-5只的小群活动。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活动,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行走时步履轻盈,头来回摇动,尾垂直上下摆动。遇人则斜着起飞,边飞边鸣。鸣声清脆响亮,飞行姿式呈波浪式,有时也较长时间地站在一个地方,尾不住地上下摆动。常停息在屋顶、电线或地上,很少停栖于树上。多在地上捕食,有时也在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为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如象甲、蛴螬、叩头甲、米象、毛虫、蝗虫、蝉、螽斯、金龟子、蚂蚁、蜂类、步行虫、蛾、蝇、蚜虫、蛆、蛹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
白眉鹡鸰的繁殖期为3-5月,有的繁殖第二窝,时间在7-9月。通常营巢于河岸洞穴、桥洞、旧船、水边腐朽的树根洞穴等近水环境,也营巢于房屋、墙壁等建筑物上。巢由枯草和细根编织而成,内垫有棉花、毛发和羽毛。每窝产卵通常3-4枚,偶尔5枚。卵暗蓝白色、被有灰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4-24毫米×15-17.3毫米。孵化期12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